第三十四週 按着神牧養
蔡弟兄:
我們進入夏季訓練第10篇信息,主題:按著神牧養。這和上一篇信息都是出自彼得的書信。
上一篇信息特別講到彼得的價值觀。其中有許多寶貝的事情。主耶穌復活後囑咐彼得要牧養他的群羊。從彼得前書第二章和第五章多次提到牧養。
『你們好像羊走迷了路,如今卻歸到你們魂的牧人和監督了。』彼前二25
『務要牧養你們中間神的群羊,按著神監督他們,不是出於勉強,乃是出於甘心;不是為著卑鄙的利益,乃是出於熱切;』彼前五2
『也不是作主轄管所委託你們的產業,乃是作群羊的榜樣。』彼前五3
『到了牧長顯現的時候,你們必得著那不能衰殘的榮耀冠冕。』彼前五4
彼得的書信一再強調牧養。因他受主所託。本篇主題:按著神牧養。已過的年日裡,牧養多次被提及。但願我們有正確的態度~溫故知新。渴望我們再次追求時,主向我們發出新的亮光,使我們受調整,以合乎神的心意。
壹 牧養是給羣羊周全、柔細的照顧;牧養是指顧到羊一切的需要—約二一15 ~ 17,徒二十28。
貳 牧養的兩個基本元素是顧惜和餧養—弗五29:
一 牧養是安慰、撫慰、以柔愛養育、並以親切的照料維護。
二 我們牧養別人時,應當先顧惜他們,使他們快樂,然後就要餧養他們。
週一:
『他們喫完了早飯,耶穌對西門彼得說,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?彼得對祂說,主阿,是的,你知道我愛你。耶穌對他說,你餧養我的小羊。』約二十一15
『耶穌第二次又對他說,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愛我麼?彼得對祂說,主阿,是的,你知道我愛你。耶穌對他說,你牧養我的羊。』約二十一16
『耶穌第三次對他說,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愛我麼?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,你愛我麼?就憂愁,對耶穌說,主阿,你是無所不知的,你知道我愛你。耶穌對他說,你餧養我的羊。』約二十一17
這裡我們看到主怎樣牧養失落、退後、灰心的彼得。這是典型牧養的例子。主把心頭的負擔和囑咐托付彼得。彼得在門徒中可以說是最特殊的。敢說話、話也直接、人也敞開。李定形容彼得就像人的鼻子一樣非常突出。無論遇到什麼事情,總是很快的表現出自己。
在主所呼召的十二個門徒中,彼得可以說是領頭的。在主耶穌被釘死、復活的前夕,語重心長地向門徒交代。
『那時,耶穌對他們說,今夜你們都要因我絆跌,因為經上記著,"我要擊打牧人,羊群的羊就分散了。"』太二十六31
『但我復活以後,要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。』太二十六32
『彼得就應聲對祂說,即使眾人因你絆跌,我總不絆跌。』太二十六33
『耶穌對他說,我實在告訴你,今夜雞叫以前,你要三次否認我。』太二十六34
『彼得對祂說,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,也絕不會否認你。所有的門徒也都這樣說。』太二十六35
這裡的眾人是指其他門徒說的。彼得說若其他的門徒因你絆跌,我總不絆跌。然而主立刻告訴他:今夜雞叫以前,你要三次否認我。彼得不相信這話,於是說: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,也絕不會否認你。
彼得的確有心愛主,然而他太信任自己,他天然的力量太強了。所以主被捉拿、受審問的晚上。『捉拿耶穌的人,就把祂帶到大祭司該亞法那裏去;經學家和長老已經在那裏聚集。』太二十六57
『彼得遠遠的跟著耶穌,直到大祭司的院子,進到裏面,就和差役同坐,要看結局。』太二十六58
『彼得卻在外面院子裏坐著,有一個使女來到他跟前,說,你也是同那加利利人耶穌一起的。』太二十六69
『彼得在眾人面前卻不承認,說,我不知道你說的是甚麼。』太二十六70
『他出去,到了門廊,另有一個使女看見他,就對那裏的人說,這個人也是同那拿撒勒人耶穌一起的。』太二十六71
『彼得又不承認,起誓說,我不認得那個人。』太二十六72
『過了不久,旁邊站著的人進前來,對彼得說,你也確是屬他們的,因為你的口音把你露出來了。』太二十六73
『彼得遂發咒起誓說,我不認得那個人。立時雞就叫了。』太二十六74
『彼得想起耶穌所說的話,雞叫以前,你要三次否認我。他就到外面去痛哭。』太二十六75
彼得因著被主看了一眼,就想起主對他所說的話,於是就到外面去痛哭。那一天,主被帶到十字架上,可以說彼得也被帶到十字架上。他的天然完全被破碎。這個破碎叫彼得非常失望。所以在主復活以後,『你們要去告訴祂的門徒和彼得說,祂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,在那裏你們要看見祂,正如祂從前所告訴你們的。』可十六7
『那日(就是七日的第一日)晚上,門徒所在的地方,因怕猶太人,門都關了;耶穌來站在當中,對他們說,願你們平安。』約二十19
『這些事以後,耶穌在提比哩亞海邊,又向門徒顯現如下:』約二十一1
『有西門彼得,和稱為低土馬的多馬,並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業,還有西庇太的兩個兒子,又另有兩個門徒,都在一處。』約二十一2
『西門彼得對他們說,我打魚去。他們說,我們也和你同去。他們就出去,上了船,那一夜並沒有打著甚麼。』約二十一3
很多人會悶納,明明約翰福音到了20章可以說是已經結束了,且結束的非常徹底。『過了八日,耶穌的門徒又在屋裏,多馬也和他們在一起。門雖都是關的,耶穌卻來站在當中,說,願你們平安。』約二十26
『耶穌在門徒面前,另外行了許多神蹟,沒有記在這書上。』約二十30
『但記這些事,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,是神的兒子;並且叫你們信了,就可以在祂的名裏得生命。』約二十31
照理說這應該是約翰福音的結束。然而約翰在末了又加了一章。這一章特別描寫門徒們中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。若沒有這一章,很多的問題得不到答案。主復活後,門徒要如何謀生?如何完成神的使命。主復活後,是看不見的,那麼門徒該如何跟隨。這許多問題的解答都在約翰福音21章。
『西門彼得對他們說,我打魚去。他們說,我們也和你同去。他們就出去,上了船,那一夜並沒有打著甚麼。』約二十一3
『天將亮的時候,耶穌站在岸上,門徒卻不知道是耶穌。』約二十一4
『耶穌就對他們說,孩子們,你們有魚喫麼?他們回答祂說,沒有。』約二十一5
『耶穌對他們說,把網撒在船的右邊,就必得著。他們便撒下網去,竟拉不上來,因為魚甚多。』約二十一6
『耶穌所愛的那門徒就對彼得說,是主!那時西門彼得赤著身子,一聽見是主,就束上外衣,跳進海裏。』約二十一7
『其餘的門徒離岸不遠,約有二百肘,就在小船上把那網魚拉過來。』約二十一8
『他們上了岸,就看見那裏放著炭火,上面放著魚和餅。』約二十一9
主讓他們先吃了早餐,這魚不是他們捕上來的魚,而是老早就有預備。
『他們喫完了早飯,耶穌對西門彼得說,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?彼得對祂說,主阿,是的,你知道我愛你。耶穌對他說,你餧養我的小羊。』約二十一15
這裡的稱呼呼是很特別的。約翰的兒子西門,當時猶太人的名字都是兩個字。前面是自己的名字,後面則是父親的。若彼得有了孩子,西門就是在後面去,而他兒子的名字則在前面。
『他們喫完了早飯,耶穌對西門彼得說,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?彼得對祂說,主阿,是的,你知道我愛你。耶穌對他說,你餧養我的小羊。』約二十一15
『耶穌第二次又對他說,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愛我麼?彼得對祂說,主阿,是的,你知道我愛你。耶穌對他說,你牧養我的羊。』約二十一16
『耶穌第三次對他說,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愛我麼?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,你愛我麼?就憂愁,對耶穌說,主阿,你是無所不知的,你知道我愛你。耶穌對他說,你餧養我的羊。』約二十一17
這場景跟那天晚上在大祭司院子裏實在太像了。當眾人在那裡烤火,三次否認主。如今在提比哩亞海邊也有烤火。主第三次問他。這時的彼得不知道怎麼回答。他說:主啊,你是無所不知的,你知道我愛你。耶穌對他說:你餧養我的羊
。此時彼得徹底失敗、非常灰心。然而主復活以後一直惦記著他,親自恢復彼得對他的愛。主藉著問答提醒他。
彼得單純且愛主。但也很天然。後來被暴露、被拆毀。在他的回答裡:主啊,你知道我愛你。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愛你。但,主啊,你知道我愛你。
有一個久不聚會的聖徒,曾經他是非常愛主的。那天唱到新歌頌詠九十二首:主,我仍然愛你。
1
漂渺人生來與去同,捉影捕風,
終將成空,日光下所見,無一事新鮮,
如浮雲消散,已無人記念;親愛主,
我不能活,若沒有你,雖常有軟弱,
心也不夠專一,我何羨能自由愛你,
何時才能脫自己,别問我,你知道我愛你。
2
勞碌有時,收獲有時,哭泣有時,
歡笑有時,是你改寫了我人生歷史,
今歡然交出我餘下年日;
謝謝主,到我這裏,與我成一,
享受你實際,依偎在你愛裏,
我何盼能早日被提,即使短暫客此地,
我輕訴:主,我仍然愛你。
唱到這裡,那位久不聚會的聖徒,一邊流淚,一邊唱:⋯⋯雖常有軟弱,心也不夠專一,我何羨能自由愛你,何時才能脫自己,别問我,你知道我愛你。
這是很有味道的。藉著主的顧惜,把彼得裡面的愛重新挑旺起來。從前他對這愛很有把握,但如今真需要主的扶持。
愛跟牧養極關係。約翰福音提醒我們兩件事情:一是結果子,一是牧養主的羊。結果子的條件就是住在主裡面。我們若住在葡萄樹上,也就多結果子,父就得著榮耀。但餧養跟愛有關。沒有愛,就不能餧養小羊。
第一次,主說餧養我的小羊;第二次說:牧養我的羊;第三次說、餧羊我的羊。這三者有什麼差別?餧養,特別是在吃上面有困難,例如太年幼或有特別的難處,需要拿食物來餧養。一般情況只需要牧養即可。牧養含示餧養,給羊群周全、柔細的照顧。
有一個聖徒說:羊小的時候,的確需要母羊奶水的餧養。等到羊長大了,就要牧養。最後則是餧養我的羊。她說:最近正照顧年老的公婆,他們身體非常虛弱,需要用湯匙慢慢地餵。就像這幅圖畫一樣。我們年老時都可能需要別人的餵養。
李弟兄在1988年10月,在台北的特會講到:牧養是一般的 ,如同牧人照顧羊群一樣;餧養是特殊的,像母親帶著幼小的孩子,或他有特殊的難處,需要特別的照料。當我們傳福音帶人得救以後,他成為主的小羊,便需要餧養。過了一些年日,他慢慢地長大。長大以後就需要牧養。然而若有特別的難處,就需要特別的餧養。
小羊是需要餧養的,等到羊比較大就需要牧養。牧養包含餧養。羊sheep 是指群羊。
『從來沒有人恨惡自己的身體,總是保養顧惜,正像基督待召會一樣,』弗五29
『保養是藉著主的活話給我們餧養。顧惜是以柔愛養育,並以親切的照料維護,藉柔細的溫暖使我們外面軟化,好在裏面得著安慰、舒適的安息。這是基督照料祂身體─召會─的作法。』弗五29註1
我的小孫子出生後,我去她家坐了一個多鐘頭,觀察她如何照顧孩子。發覺做母親不太容易,孩子餓了,會哭;尿布濕了,也會哭;身體不舒服,溫度不對,也會哭;最後一切都弄好了,好不容易安穩了一段時間,他又哭了。這個哭,有時就是要討抱。
許多時候小孩哭叫,就是向母親『禱告』,求她顧惜他。當母親把他抱起來,摟在懷裏,他很快就會停止哭叫,因爲他得了親切照料的維護。
做母親的都知道,有時抱抱孩子,對他就是非常大的安慰和顧惜。即使孩子已經大了也是一樣。我家的孩子,從小被訓練擁抱。出門前、回來後都抱一抱,遇到事情也抱一抱。這個抱是很有味道的。我的孩子雖然已經四十多歲了,當他們回來時,我們還是互相擁抱。雖然只擁抱了短短的一分多鐘時間,心裡有說不出來的味道,其中包括許多的顧惜、溫暖。盼望召會生活不是只有神性,在人性這一面也要有學習。
週二:
叁 在主今日的恢復裏,迫切需要牧養—約二一16,彼前五2,4:
約翰福音21章重點不是門徒在海裡經過一夜卻捕不到魚。而是在復活裡,主來恢復彼得,並囑咐彼得:要餧養、牧養我的羊。
週五:
由神永遠的經綸來看,整卷約翰福音有一種趨向,就是要使神的召會帶進基督的身體,以完成神永遠的經綸。該書法理的部分,使信徒有資格和地位,憑着經過過程並終極完成之三一神的神聖生命,完成該書生機的部分。
到底什麼是約翰福音法理部分?及該書生機的部分?約翰福音共有21章。前20章說到話成肉體,祂成了奇妙的神人在地上生活,最後他被釘死在十字架上、復活成了賜生命的靈,完成了地上的職事。這就是該書法理的部分。即神成為人,經過過程,成了是靈的基督,完成了法理的部分,進入信的人裡面。約翰福音二十一章才真正是完成和總結。如果沒有這一章,約翰福音就不完整。
為要完成生機的部分,基督在復活以後,在天上受到諸多限制,他需要地上有一班門徒與他合作,受托牧養神的召會,為要把基督的身體建造起來,最後終極完成於新耶路撒冷,即完成神永遠的經綸。
週二:
叁 在主今日的恢復裏,迫切需要牧養—約二一16,彼前五2,4:
沒有牧養,神永遠的經綸就沒有辦法完成。必須藉著牧養,才能建造基督的身體。每一個人不僅因著信有了永遠的生命
,還需要藉著牧養、餧養,使生命長大、成熟而有於建造。
週五:
但今天大多數的基督徒,只是停留在法理的部分,並滿足於這部分,卻很少注意到生機的部分,而漏失神永遠經綸之完成這個緊要的點。
有的人以為得救了,就有上天堂的門票。隨即就流落出去了。人滿足於這部分,卻很少注意到生機的部分,而漏失神永遠經綸之完成的這個緊要的點。
週二、三:
沒有什麼像牧養要求這麼高的,牧養可以說是召會裡要求最高的一件事情。甚至傳福音也不及。正如養育孩子,與牧養有關的一切,都不是由我們來決定,乃是由新人決定。我們不能說:我們沒有時間,或者不方便。
姊妹單身時,可以隨心所欲過生活。我們勸她早起,可以堅持個幾天,卻很難持續。她說:我需要睡眠。但當她有了孩子,成為母親以後,她就沒有自由可以多睡一會,或晚一點起床。反之,早晨天未亮,孩子肚子餓了就哭,做母親的就沒有辦法再賴床,反倒必須早起。
我孫子已經五個多月,自從開始送去公家托嬰單位,就接二連三的生病:拉肚子、發燒⋯⋯,初為人父母的兒子和媳婦真是辛苦,最後自己也被傳染了。孩子鼻子不通,做母親的雖然也感冒了,但還得爬起來想辦法把孩子的鼻涕吸出來。自從做了父母,為要餵養孩子,也就沒有請假的權利,包含病假也沒有。即便自己生了病,還得起來照顧孩子。
早年過年我在急診處值班時,有一個經濟狀況不好的產後少婦,於產後第二天,獨自抱著小孩到台大急診處求醫。因為小孩子發高燒,我立刻照會小兒科醫生前來。她說身上沒有錢,於是我又去找社工協助。那時還沒有全民健保。天亮時,我看這少婦非常疲憊的蹲在急診處的角落。因為孩子生病,她不敢離開。做母親的幾乎沒有什麼權利可言,為著孩子,甚至連命都願意擺出來。
今天基督教僱用牧師來牧養信徒。然而主的恢復照著聖經,不走這條路。乃是鼓勵人人起來餧養。我們不是靠著某一個屬靈大漢來牧養。我們聽到許多牧師因為薪水不夠優渥、福利不好而離開。正如主耶穌在約翰福音第十章裡所講:雇工
。『我是好牧人,好牧人為羊捨命。』約十11
『那作雇工的,不是牧人,羊也不是他自己的,他看見狼來,就撇下羊逃跑了,狼抓住羊,把牠們趕散了;』約十12
『雇工逃跑,因他是雇工,並不顧念羊。』約十13
好牧人,為羊捨命。但雇工就不一樣,看到狼來了,就先跑掉了。因他顧到自己的權益。若是你肉身裡所生養的就不一樣。每一個做母親的,都有辦法養孩子。無論智愚,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有養育孩子的才能。是神給做母親的這種天分。
我妹妹是家裡的第七個孩子,僅靠我父親一點微薄的薪水,是遠遠不夠用。然而母親除了養育我們以外,常常會變出很多食物。她因自己的奶水不夠,就想辦法拿出一些東西磨成粉,泡成奶,一點點的餵妹妹。
李弟兄說:做母親的,即使是撞牆,也要撞出食物來。我們不是雇工,孩子是你生的,你就會想辦法,口把口的餵,為要把他養大。我們需要有這樣的態度及精神。
主給我們這恩賜,即使我們對屬靈方面認識的並不多,生命的經歷也不多。但,一旦生了孩子,只要你有心,你就能把孩子養大。在這過程中越來就越有經驗。
我孩子出生後,成長過程中,很多人告訴我的姊妹如何養孩子,她都認真學習且學會了。
週二、三的信息主要是摘錄李弟兄在1973、74年李常受文集第二冊,為著召會的建造,正常結果子和牧養的路第8篇。
牧養人,要懂得學習聽別人的話,不要說得太多。最近的成全訓練裡,一再提醒我們,正確的聽,可以聽出人裡頭真實的需要,實際的光景。不要急著把自己的觀念和感覺傾倒給別人。每一次去看望人,要引人說話,尤其是年幼的。甚至口把口的教他。
我最近在陪一個新人做家聚會。我問他什麼時間有空,方便前去拜訪。他想一想就說:你太辛苦了,不要來。我回說:我還是有時間的。每個禮拜有兩個上午有空。我問他,可以幾點?他想了一下就說:早上十點。當時我心裡想說:早上十點,這個時段不上不下。我每天早晨六點起來晨興,結束後還要做一些其他的事情。結果現在你選了10點,若要讀一點東西,至少需要花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時間。
這個時間點不上不下的,把我的時間給切割了。這時裡面立刻有個感覺:要照著新人的需要。不是我立刻說好。所以我們每個禮拜有兩天的機會,排除萬難,準時10點鐘上線。剛開始他不會禱告,只好我怎麼讀,他就怎麼讀。就是口把口的餵。後來我發現他的禱告越來越像樣。他學習我的口氣
,我用靈,他也用靈。我在哪一個字上加強,他也開始大聲一點操練,如此就越來越有把握。這種口把口的餵,叫人進步神速。
我們不要傳遞一些虛空的東西。反倒要學習把生命供應給人。
我們不該想要給人錯誤的印象,認爲我們有作事的方法,我們很聰明,或者我們甚麼都知道;反而,我們該簡單的幫助人信靠主,凡事倚靠祂。爲此,我們該帶着禱告的靈和氣氛,幫助別人進入禱告的生活。我們需要製造一種氣氛,使人無論遭遇甚麼,都會禱告,仰望主,並且爲着祂的同在和清楚的引導而依賴祂。
要經歷、要認識這些點。多年後,我才發覺得這些話是非常切實。我們無法解決人的問題。要讓我們所餵養的人知道一件事情:只有主是他一切問題的答案。我們要教他如何尋求神、仰望主、有主的同在、有主清楚的引導。若要成為這樣的人,你自己必須先是這樣的人。
遇到事情,你若有很多辦法或其他的東西,你就很難帶人單純禱告、信靠神。
補充本455首
單純的信託
< 第1節 >
為這一天,我獻感謝,
全人再次交託與主聯結;
祂是生命活水,
使我滿足歡暢,
從我靈裏向外流淌,
將我溢漫且從我顯彰。
< 第2節 >
無須憂慮,無須懷疑,
惟尋求祂的國和祂的義;
每天都有需要,
凡事向祂訴說,
祂賜平安深且廣闊,
時時保守使我永穩妥。
< 第3節 >
常常喜樂,不住禱告,
凡事謝恩,
無何比這更美好;
主是永活源頭,
作我一切供應,
凡我交託在祂手中,
祂能保全一直到路終。
我們小區裡的聖徒有兩個孩子,大的孩子已經三歲了。他們平常教導孩子,東西掉了,不要慌,要先禱告。這小孩遇到事情,找不到東西就禱告。有一次爸爸找不到東西,就問他說:你有沒有看到東西放在哪邊?孩子就回答爸爸說:爸爸,你要先禱告。爸爸就回說:你不要吵,我先找找看,找不到再禱告。小孩就說:要先禱告,我每次禱告完了,就找到東西了。結果他在裡面一禱告,小孩子很快就把爸爸的東西找到了。爸爸覺得很羞愧,小孩子很單純,就是信靠主,倚靠禱告。他知道禱告,神會引導他,而知道東西在哪裡。
我們不要等到所有的方法都用完了,最後才用這一招。養育新人,一定要把他帶到主面前去。
我很後悔,年輕時陪過一些人,然而我沒有把他們帶到主面前去。他們一有什麼問題,我很快就在人性裡幫他解決很多問題。後來他們都流失了。因為他們不懂得信靠主。這裡告訴我們一些重要的原則:要幫助他簡單的信靠主,凡事信靠主。至今我還是常常受提醒:主啊,我需要仰望你,仰望你的同在,仰望你清楚的引導。不要叫我在黑暗裡。當我們是這樣子的時候,我們所餧養的人也會成為這樣子的人。
週三:
四 那建造基督身體的牧養,乃是相互的牧養—林前十二23 ~ 26:
相互的牧養不是單方面的,只是我們顧到他們。有時我們也會遇到難處,以前遇到難處時,我們就找老練的聖徒尋求交通。而到了我們這個年齡,老練的聖徒慢慢都走光了,我們只剩下主可以靠了。所以遇到事情時真是為難。
我們都有缺陷和短處,需要別人的牧養。已過我因為工作很忙,常常很晚才能回家。有些小排來不及參加。常常連晚飯都還沒有吃。後來我姊妹就幫我帶便當。無論多晚回來都可以來小排,你坐在後邊吃飯,我們聚我們的。我一邊吃,一邊聽弟兄姊妹的問答。有時我實在忍不住,就放下筷子、擦擦嘴巴說:剛才你們所講的,我想幫你們補充一點。我說完了,大家也覺得蠻享受的。
我很感謝他們,每一次小排結束回家,我是重新得力。藉著說,我就得著復興和餧養。反之,上了一天的班,回到家裡,不去小排,那才是更悲慘的。正是因為聚一聚,我們裡面就得著舒暢。
我姊妹這幾年生病,開始做化療、骨髓移植。連續幾個月的時間不方便去聚會,因為身體很虛弱。她很需要弟兄姊妹的關心。但有時一天下來,都沒有人來問候。她裡面非常難過。等到她身體稍微好一點以後,我姊妹非常哀怨,也很生氣的對他們說:從前你們生病的時候,我是怎樣看望你們,你們家人發生難處時,我怎樣花時間在你們身上。等到我生病,你們卻都不聞不問。搞得弟兄姊妹不曉得怎麼說下去。我姊妹說:我在最需要的時候,你們竟然連一通電話都不打給我。
有些弟兄姊妹,雖然老練,主的確能夠醫治他們,然而他們還是很需要你們即時的慰問。前段時間我姊妹又發燒了。小區裡的弟兄姊妹都覺得主會醫治她。後來有一天我在禱告聚會之後告訴他們說:我的姊妹發燒了,小區的弟兄姊妹連一通問候的電話都沒有。那天講完了以後,我人還沒回到家,一通通問候的電話都來問候我的姊妹。我姊妹那天特別高興。
我們需要彼此互相牧養。不是老練的,就不需要。『且當彼此相顧,激發愛心,勉勵行善;』來十24
我們需要藉著交通激發愛心,一旦愛心被激發起來,就有很多的顧惜、信任、信託,過程中弟兄姊妹得著建造。
週四:
肆 基督是好牧人、大牧人、牧長、以及我們魂的牧人—約十9 ~ 17,來十三20 ~21,彼前五4,二25:
好牧人跟惡牧是相對的。
『耶和華的話臨到我,說,』結三十四1
『人子阿,你要向以色列的牧人說豫言,攻擊他們,說,主耶和華如此說,以色列的牧人有禍了!他們只知牧養自己。牧人豈不當牧養群羊麼?』結三十四2
『你們喫脂油、穿羊毛、宰肥壯的,卻不牧養群羊。』結三十四3
『瘦弱的,你們沒有養壯;有病的,你們沒有醫治;受傷的,你們沒有纏裹;被逐的,你們沒有領回;迷失的,你們沒有尋找;但用強力嚴嚴的轄制。』結三十四4
在這裡主耶穌形容惡牧人的行為。很多時候,羊發生了問題,很多人覺得那不干我的事。這樣的行為,就是主耶穌所說的雇工。『賊來了,無非是要偷竊、殺害、毀壞;我來了,是要叫羊得生命,並且得的更豐盛。我是好牧人,好牧人為羊捨命。』約十10 ~11
真正的好牧人是捨棄他的魂生命,犧牲他在地上的權益,為著羊肯擺上自己。我們需要這樣操練。
『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,不從門進羊圈,倒從別處爬進去的,那人就是賊,就是強盜。』約十1
『從門進去的,纔是羊的牧人。』約十2
『所以耶穌又說,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,我就是羊的門。』約十7
『凡在我以前來的,都是賊,都是強盜,羊卻不聽他們。』約十8
『我就是門;凡從我進來的,必要得救,並且必要入,必要出,也必要找著草場。』約十9
『這裏的草場,象徵基督是羊得餧養的地方。在冬天或夜晚,草場不能用時,羊必須留在圈中。等到草場能用了,羊就不再需要留在圈中。留在圈中是過渡且暫時的;在草場上享受豐富纔是終極且永久的。基督來到以前,律法是看守人的地方,在律法之下是過渡的。現今基督既已來到,神所有的選民就必須從律法出來,進入祂裏面,享受祂作草場,(加三23~25,四3~5,)這該是終極且永久的。猶太教的首領沒有這啟示,就以猶太教所依據的律法為永久的,以致失去基督,無分於祂的草場。』約十9註2
許多人是從羊圈裡被帶出來,已過他們是在宗教裡面,沒有享受。當他們來到我們中間,發現我們吃得好,如此享受,
彼此顧惜。在這裡滿了草場。我們何等需要把羊放牧到草場上。
主使猶太人跟外邦人,在他的牧養下合為一群。『我另外有羊,不是屬於這圈的;我必須領他們來,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,並且要成為一群,歸一個牧人了。』約十16
這裡告訴我們:主另外有羊,不是屬於這圈的。這圈是指猶太教的。主要把猶太教裡的羊釋放出來,另外他有羊要領回,這就是指外邦信徒說的。最後這二者成為一群,歸給牧人。
週四:合為一群flock,是指羊群。一般用作名詞。然而李弟兄說:Flock together ,即合成一群。這是主所渴望的。我們服事人,不是把人養在一個小圈圈裡。這人是屬於我這個大區的,我這個會所的,或者我這個小區的。不!我們所有的服事都是在主這牧長底下服事的。他是大牧人,他是真正的chief shepherd 。他好像是廚房裡最大的主廚。其他的廚師不過是他的助手。我們都是當他的助手。他是大牧人,他是我們魂的牧人。他顧到我們魂裡各面的需要。因為我們的魂實在是太複雜了。
每當環境來到,我們的魂總是最受苦的。身體還沒有受什麼苦,倒是魂先受苦。心思先搖動,情感上自憐、自愛,意志也不知如何往前。我們需要主這位保惠師,進到我們裡面來牧養我們,顧到我們裡面所有的需要,叫我們搖動的心思能穩定下來。我們的情感也要受安慰。我們的意志要受到明確的引導,如此就能安然、放心的往前。這是需要魂的牧人在裡面照料我們。
週五:
伍 『務要〔按着神〕牧養你們中間神的羣羊』—五2:
『務要牧養你們中間神的群羊,按著神監督他們,不是出於勉強,乃是出於甘心;不是為著卑鄙的利益,乃是出於熱切;』彼前五2
按著神,不是為了監督他們。監督的希臘詞就是在⋯⋯之上。監督,不是去找出對錯而指正。監督主要是去觀察羊的需要。羊有各式各樣的的需要。李弟兄在信格那本書裡講到摩西。『摩西在埃及人的一切智慧上受了訓練,說話行事都有能力。』徒七22
然而這還不夠。神把摩西放在曠野牧羊了40年。在這40年中,他學會了俯就、忍耐、謙卑、等候,有責任感。關心羊什麼時候需要喝水,什麼時候需要吃草。太陽太大時,不能把羊放在太陽底下一直烤,必須把他帶到樹蔭底下,或者有大石頭遮蔽,即山的背面。他關心羊的需要。放牧太多天,需要回來。一段時間要更換草場。當羊遇到獅子、熊、狼、等野獸時,需要護衛他。這叫監督。
按著神去監督,主要是為了牧養。按著神這句話原文是介係詞,叫做Kata。 Kata這詞是很難懂的。他跟後邊所接的詞有關。希臘的名詞有主格、受格、屬格、對格。對格就有好幾種意思,一種意思就是往下去,一直到底,非常徹底的到底。若照著模型或榜樣說,即有樣東西成了楷模、根據,其後就是複製,完全是跟著他,以至於跟他完全一致,相像到了相等的地步。這叫Kata。
我們要按著神來牧養。即以神做榜樣。神怎麼牧養你,你就怎麼來牧養人。換句話說,你在牧養時,就把神給活出來。綱要寫得非常好。按著神就是活神。我們與祂是一,在生命和性情上與他一樣,甚至成為神。
『即按著神的性情、心意、作法和榮耀,不按著人的偏好、興趣和目的。』彼前五2註3
聖經上多處說到按著神。『那鑒察人心的,曉得那靈的意思,因為祂是照著神為聖徒代求。』羅八27
這裡照著神跟按著神是同樣的希臘字。『代求的那靈,為我們代求,不是照著神的甚麼,乃是照著神自己,為使我們模成祂兒子的形像。』羅八27註2
那靈照著神為我們代求,目的就是要把我們模成神長子的形像。按著神牧養,不是學方法,而是叫我們成為神、代表神。
週六:
七 按着神牧養,要求我們被神構成—弗三17 上,西三10 ~ 11:
八 惟有活神的人,纔能按着神牧養—腓一21 上:
九 我們要作按着神牧養的人,就需要代表神,盡代理之神的功用:
1 耶和華使摩西『在法老面前作神』;在摩西身上,神得着一個代表祂並執行祂旨意的人—出七1,三16 ~ 18,五1。
『耶和華對摩西說,你看,我使你在法老面前作神;你的哥哥亞倫要作你的申言者。』出七1
出埃及記七章一節
『Recovery Version』And Jehovah said to Moses, See, I have made you God to Pharaoh; and Aaron your brother will be your prophet.
在法老面前,我把你當作是神。人看到摩西,就如同看到神一樣。摩西說話,就是代表神。他是代理的神。如今神在天上,在地上的法老面前,『對他說,耶和華希伯來人的神差我來見你,說,讓我的百姓去,他們好在曠野事奉我,但到如今你還是不聽。』出七16
他說話的口氣就是神在說話。你不可以侵犯他,他來了,就像是神來到一樣。不僅是在法老面前如此,甚至在神的百姓面前也是一樣。他就是神在那邊牧養他的百姓。神把摩西擺在曠野四十年的時間,為了要訓練他。若是照著摩西年輕時的火爆個性,他所帶領出埃及的以色列人,可能用不了幾天就被他殺光了。在這過程中,他被破碎,以致詳細周全到一個地步。尤其摩西寫申命記時,就像一個年老的父親,是滿了慈愛,非常關心他的兒女。
李弟兄說:摩西顧念以色列人的心腸,不知道比母親多了多少倍。若世上的母親是非常愛他的孩子,那麼摩西愛以色列人的程度,比起母親要多得太多了。當百姓犯了錯,他謙卑俯伏在神面前,哀求神紀念他的約,藉此挽回神的心。他晚年在申命記𥚃所講的每一句話,都是神在說話。甚至有些摩西自己的發表,也都成了神的話。因他把神的慈愛、公義、信實表達得淋漓盡致。這就是代表神,按著神來牧養。
2 作爲神的代表,撒母耳乃是代理的神—撒上一11,二35,七3,八22:
說到撒母耳,李弟兄第一次用the acting God,以前把它翻譯為行動的神,後來發現中文翻譯錯了,acting是代理。正如老師請產假,就有代課老師來代理原來的老師。又如校長臨時有事出國,就請副校長或者教務主任成為代理校長。代理校長必須與校長常常保持聯絡。他所做的每個決定,就是代表校長做的決定。
撒母耳不僅合呼神的心意,更可說是天上之神在地上的代表
,以治理他的百姓。全宇宙中只有神在他之上。撒母耳雖然有這麼高的地位,但他完全不顧自己的利益,只尋求神在地上的權益。他的心是完全為著神和神的選民。神的心複製在撒母耳裡面。撒母耳整天所想的,就是神所想的。他所說的每一句話,神都替他背書,且一句都不落空。神渴望在美地上建立祂的國度。為此,撒母耳非常忠信為百姓禱告,連生氣也是代表神的生氣。他祝福也是代表神的祝福。
撒母耳不僅完全合乎神的心,更可以說是神心的翻版。他的行事、說話、工作,完全照著神。他的全心、全人、所是、考量都像神。他只要神所要的。
『耶和華對我說,雖有摩西和撒母耳站在我面前代求,我也不轉向這百姓。你將他們從我眼前打發走,叫他們去罷。』耶十五1
從這話裡我們可以得知:摩西跟撒母耳真是愛神的百姓,比地上的父母愛孩子不知道多了多少倍。所以神把地上的百姓托給了他們,照料、供應他們。我們若要有這種心,唯一的方法就是天天享受神,被神充滿。當我們被充滿到一個地步,自然我們心裡所想的、所愛的,就是神心裡所想、所愛的。我們所做的每一個決定,尤其在牧養人的時候就能活神,把神彰顯出來。
柯弟兄:
這一週的信息必須和上一週一起看。上週說到對基督無上寶貝的異象、經歷、享受與彰顯,為著真正的召會生活。上週摸到很關鍵的點就是價值觀的改變。價值觀改變乃是因為他遇見了神,摸著基督的寶貝,從前所寶貝的,現在都不寶貝了。從前所不寶貝的,現在都寶貝了。這就是價值觀的改變。
惟有價值觀改變,我們的心才能被主調整到正確的情形。我們的心才能因著愛而願意出代價來牧養。
這一週:按著神牧養。首先,牧養可說是最辛苦的事業,也是最神聖偉大的事業。主耶穌在四福音末了,特別再次呼召彼得,把牧養和餧養的工作託付給彼得。由此就知道這件事是何等重要。主在升天以前,最放心不下的就是:你們必須接受牧養的託付。
許多媽媽即使受過很高的教育,但為了孩子犧牲了一切,包括職業未來的發展性,就是為了養育孩子。她把自己搞得很狼狽,每天跟孩子在一起,這點點滴滴的付出,最後孩子被培養長大,這有難以估量的價值。我想藉機跟所有做丈夫的弟兄說:不要輕看家庭主婦,似乎沒有生產力,但事實上,她所從事的是非常偉大的事業。
有上週的基礎,因著對基督的衡量,我們的價值觀改變了,因著基督的吸引,讓我們願意出代價跟隨他做牧養的工。
週一:
結果子是住在主裡面的事。當你住在主裡面,很自然就結果子了。要餧養和牧養就必須愛主。剛剛蔡弟兄花了很多時間講到約翰福音二十一章。我想這一段那我想剛剛蔡弟兄花了很多時間,講到約翰福音21章。當主來呼召彼得時,是他最軟弱的時候,也是他最狼狽不堪的時候。
主耶穌在馬太福音把天國的鑰匙托付給他,如今不知道丟到哪裡去了,因他只顧到自己的生活、自己的需要,卻把主的託付都丟到一邊了。這時的彼得想要為自己,結果什麼都沒有,整夜打魚,一個老練的漁夫在最好打魚的時間,竟然一條魚都沒有。李弟兄在信息註解裡說到,這必是神行神蹟讓所有的魚都離開彼得的網。
神呼召彼得來餧養和牧養,並不是在彼得最高峰、最得勝的時候。這說出:不是等你很好了,一切都行,也預備好了,乃是因著被主的愛吸引,因著愛主,願意為著主,就接受托付來餧養並牧養他的羊。
81會所這些年輕的服事者,上了大學以後,願意把自己交出來,學習做牧羊人。我告訴他們:不是因為你們夠了,可以做牧羊人,乃是我們把做牧羊人的機會給你們。只有因著對主的愛,才能支撐我們在牧養的路上一直持續下去。
彼前五2 ~ 4『務要牧養你們中間神的羣羊,按着神監督他們,不是出於勉強,乃是出於甘心;不是爲着卑鄙的利益,乃是出於熱切;也不是作主轄管所委託你們的產業,乃是作羣羊的榜樣。到了牧長顯現的時候,你們必得着那不能衰殘的榮耀冠冕。』
今天我們服事的動機都是因著愛,是甘心樂意的。主要彼得接受牧養的托付時,不是太放心,於是一次又一次的問他,再一次問他。
週一:
『他們喫完了早飯,耶穌對西門彼得說,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?彼得對祂說,主阿,是的,你知道我愛你。耶穌對他說,你餧養我的小羊。』約二十一15
『耶穌第二次又對他說,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愛我麼?彼得對祂說,主阿,是的,你知道我愛你。耶穌對他說,你牧養我的羊。』約二十一16
『耶穌第三次對他說,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愛我麼?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,你愛我麼?就憂愁,對耶穌說,主阿,你是無所不知的,你知道我愛你。耶穌對他說,你餧養我的羊。』約二十一17
所以,牧養是愛的問題。價值觀改變,因著主的愛吸引你,你願意出代價來服事。這樣的牧養才有價值。否則在牧養這條路走得不遠。因為牧養必須出代價。
所有做母親的人,若親身帶過孩子就知道。新手媽媽之所以會有產後憂鬱症,因為孩子一哭,你真不知道他發生什麼事,而他也不會講,他就是哭一直哭。有些媽媽崩潰了,就跟著孩子一起哭了。
在召會中老練的媽媽,就要幫助這些新手媽媽在這過程中學習。做媽媽的,因著孩子就會有很多學習。怎麼讓自己做一個盡職的牧養人,能夠給人周全柔細的照顧,這是我們需要學的。
求主再一次問我們:你愛我嗎?你若愛我,你餧養我的羊;你若愛我,你牧養我的羊。我們在神面前需要重新校對一下。我們跟主之間愛的關係到底如何?
週二信息選讀:
沒有甚麼像牧養要求這麼高,甚至傳福音也不及。正如養育孩子,與牧養有關的一切都不是由我們決定,乃是由新人決定。我們不能說,我們沒有時間或者不方便。
生孩子當然是不容易的,然而孩子在沒有生出來以前都還好,頂多有時會孕吐不舒服,這時他仍在你肚子裡,跟著你走。生出來之後,苦難才真正開始。與牧養有關的一切,都不是由我們決定,乃是由新人決定要。若家裡面有兩個孩子以上,你要知道: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。你用養老大的方式來養老二,不一定靈光。每個孩子都有他的特殊性。
我們去餧養新人時,不是由我決定,也不是照著我的方式。這個人,你可以靈光,但換了另外一個人,你就不能用同樣的方式,這就是叫新人決定。每一個人都是一本獨特的書。每一個人都不一樣。所以接觸人的時候,需要客制化。要為了這個人有特別的設計。我們需要有客制化的安排。
我們服事的人越多,心就越大。因為你服事的小羊(態樣)越多,你的心就越被擴大。
第二段:每個做父母的都有養育孩子的才能,無論智愚。不管媽媽受過教育或沒受過教育,她只要生了孩子,就都有養育孩子的才能。這提醒我們:每一個召會的肢體都有牧養的恩賜。千萬不要再說:我沒有牧養的恩賜。只要會生,就一定會養。
週二七十三頁:
我們在牧養別人時,最怕一直講,講到人家都頭昏腦脹。眼神也不對焦,一直看手錶,暗示你夠了。結果你還是不懂,還一直講,這提醒我們:看望別人時,不要說得太多,在這牧養中,是最難學的功課。
因為去牧養人,一定有負擔。根據負擔就會有所預備,結果就一直講,這不是一個好的牧養。乃要學會聽別人說,讓別人說話,引他說話。他說話,你才能知道他真正的需要和實際的光景。如果他一直不說話,就表示他的心向著你是關的。秘訣就是接觸他們,但不要多說話。
要說我不知道是很困難的。我們不該接觸人為要教訓他們。我們自己更需要受教。接觸人秘訣不是多說,乃是讓他們說話。
在這事上主一直提醒我,在教會中多年,好像知道的很多,就受試誘,想要跟他多說什麼。我們乃要學會傾聽,聽他們說話並聽懂他們的說話及心裡的意思。上次姊妹成全訓練,說到會聽人的話,這是很重要的操練。
七十三頁倒數第二段:
當你在聽話時,別人說的也許不像話 或者說得不太合適,但我們絕不該與人爭辯。當你跟他爭辯時,你否定他,想要調整他、說服他,或推銷我們高明的意見和觀念,就是
你凡是這樣的話,別人就會向我們關門。
你就讓他說,說的不像話也說,讓他說,你瞭解他真正的想法的時候,等他說了不想說的時候,你再試試的說一點也不要否定他,有時候就點一點,或者你就他在說不合適的話,你不要說他你不對,你要說我自己親身的經歷是怎麼樣,我是怎麼樣經過這個過程,你講你的見證和經歷,他就會去思考,剛剛他講的話到底是合適不合適。
我們絕不可向人傳遞空洞的知識。有時我們把聖經中的知識給別人,但在知識裡面的就是很制式化的答案,例如:你要心靠主,你要想開一點,你要⋯⋯,這空洞的知識,用不要著你說,他已經都知道答案了。你所說的並沒有摸著他的心。最好是用親身的經歷和見證來餧養人。
週三這裡六個點,每一個點都很重要。
第一,我們必須學習供應生命給別人。要這樣作,我們自己必須有生命。…因此,我們必須學習生命的功課,然後纔會知道如何供應別人。
比方講到十字架。面對夫妻之間的難處,你自己是如何來經歷的,這些經歷就成為你供應別人的本錢。
第二,我們不該想要給人錯誤的印象,認爲我們有作事的方法,我們很聰明,或者我們甚麼都知道;反而,我們該簡單的幫助人信靠主,凡事倚靠祂。
不要給別人一個錯誤的印象:你很行,辦法很多,人脈很廣,很能解決問題⋯⋯。你若只給人這樣的印象是不夠。必須學會信靠主,凡事依靠主。如果你幫他解決問題,卻沒有把他帶到神面前去。下次還是會再遇到問題,所有問題的答案就是主。我們要把人服事到跟主發生關係,那個服事才到位。如果我們幫他解決問題了,但他跟主沒有發生關係,下次還是會再出現問題。問題會層出不窮。你若沒有把他帶到主面前,這是我們的虧欠。
要知道神常是藉著環境上的難處與問題,叫我們來經歷主。所以我們要給人留下一種印象:學會了認識神的同在,清楚祂的引導而依賴祂。正如補充本455 單純的信託。
第三。較輭弱的人也許需要我們忍耐,一再的接觸他。這樣不斷、忍耐的接觸會牧養人。這需要時間,但我們捨此無路。召會乃是藉着牧養而增長。…在召會裏只有領頭人顧到牧養是不可能的,每個人都必須拿起負擔照顧別人。這需要我們的忍耐。
沒有什麼事比牧養人更需要忍耐。牧養人實在是不簡單。有些人裡面有很頑固的東西,那個不是你講一講就過去了。還有人是很刁鑽的,有的人則是不成才,即使你去服事他,只要你的手稍微放一放,他就躺下去了。服事人叫我們很受挫。然而服事人,也培養我們屬靈的耐力。我們承認我們的忍耐用完了,服事到最後叫我們很受挫。感謝主,藉著服事人,我們一次又一次跟主發生關係,從主所生發出來的愛和耐心來去面對別人,生命的度量就在這一次次的被衝撞、被頂撞、被撇棄、被出賣的過程中,屬靈的度量就被擴充了。
第四,我們必須學習信任並倚靠那在我們照顧之下的人。這是正確的交通。就一面意義說,我們是乳養孩子的父母,但就另一面意義說,我們都是弟兄姊妹。因此,我們該給別人看見,不但他們倚靠我們,我們也倚靠他們。這相互的倚靠造出許多益處。
我特別感謝跟我一起晨興的弟兄們,我每天有兩組晨興,一組是在早上六點二十到七點十分左右,另外一組是八點到八點五十左右。每一次晨興完以後,我的收穫是最多的。我必須承認:為了預備白天班,必須讀完晨興聖言。雖然花了很多時間進入,但我發覺晨興和一個人讀是完全不一樣的。我很享受跟弟兄們一起。弟兄們說:是我帶他們晨興。事實上在這過程中,我們彼此都得益處。這是所謂的教學相長。當然,我們也不該覺得帶領我們的弟兄都是無敵鐵金剛,好像超人一樣,反倒要學會關心他們實際的需要。他們若生病了,要學會體諒他們。
在召會生活裡,沒有只有你需要我,而我不需要你。在基督的身體裡沒有這種怪肢體。每一個肢體都是彼此互相的。這就是『敞開血管讓血流通』。所有的肢體都必須彼此敞開,那麼循環就會正確的發揮功效。我們看過,一些受我們照顧的人不向我們敞開,不管我們花多少時間在他們身上。這就是說,他們不信任我們。我們需要有一種行爲舉止,是能建立起相互信任的;這就會使他們向我們敞開。這要求我們倚靠他們,依賴他們,並給他們看見我們需要他們的幫助。
當我們去接觸人的時候,你要看見每一個人身上的特點、長處。然後你要懂得欣賞、鼓勵他。他把他的那一分給盡出來,就成為我的供應。最近我接觸一位弟兄,我發覺在他身上有一個很大的特點:他對人非常熱。無論他對人講了多麼直接的話,人家都不會受傷。這讓我很佩服。
有時我一講話,別人的心馬上就碎了,因我不太會講話。但在那位弟兄身上真有特殊的一分。無論是傳福音或接觸人,他所講的話好像不是很屬靈,似乎就在嬉笑怒罵之間,(當然,用嬉笑怒罵這四個字似乎太過)。但他就是講一講,就把負擔說進去了。別人聽到了,也不會扎心或刺耳,還聽得進去,這就是我所不及的。所以我也在學,學習每個人身上不同的特點。親愛的弟兄姊妹,不要覺得牧養是單向的,乃是相互的,彼此學習,彼此依靠。必須敞開血管讓血流通過。
第五,我們絕不該讓那些受我們照顧的人,感覺我們在強迫他們作任何事。我們都必須學習神的屬性。從起初,神就絕不強迫人。反而,神讓人自由選擇。…不強迫或不壓逼人,與我們天然的觀念相反。然而,在牧養上,我們該遠避每一種的強迫、壓逼和說服。我們該允許人自由選擇。
在某些弟兄姊妹身上,我們看見他對人的確很有負擔,他也實在很愛人。他自己有負擔、所經歷的,就盼望別人也能跟他一樣。所以常常把自己所認為好的,推銷給別人。比方:他藉著晨興得著益處,就認為當然要晨興。我們可以鼓勵人晨興,但得循序漸進。比方他很享受聚會,對真理也很享受。但不是每一個人,只要你一講,就一呼百應。沒有這回事。
交通時,我們可以提出建議,但不要壓迫人,不要壓逼別人 不要強迫別人。我看到有些弟兄姊妹真是愛弟兄姊妹,又出錢又出力。但他們的愛很有壓迫感。我裡面很替他難過,因為他愛人,大家卻都怕他,甚至逃避他。就是好心做了壞事。我們好心愛人可以,但只可建議,不能強逼人。一旦逼人,最後逼反了,人反而向我們完全關門。這裡提醒我們:神讓人有自由的選擇,不強迫、不壓逼人。
第六點,無論我們與親愛的人交通甚麼,都必須照着我們自己的經歷。保羅告訴帖撒羅尼迦人:『正如你們所知道的,我們怎樣勸勉你們,撫慰你們,向你們作見證,待你們每一個人,好像父親待自己的孩子一樣。』(帖前二11。)毫無疑問,保羅向聖徒們見證許多事,但他的見證大部分必是他自己的經歷。我們需要親身的經歷,好能向較年幼的人作見證。就着正確的意義來說,凡我們給他們的幫助,都該來自我們自己的見證。我們能有多少這樣的見證,在於我們有多少經歷。我們必須對所有前面細述的項目有相當的經歷。我們越拿起負擔牧養別人,我們需要學習的事就越多。
『祂在我們一切的患難中安慰我們,叫我們能用自己從神所受的安慰,安慰那些在各樣患難中的人。』林後一4
親身的經歷很重要,你若沒有實際的經歷,就是銀行裡的存款是零。所開出的支票都成了空頭支票。你跟別人講這個、講那個,講到最後都是空頭支票,因為你的存款裡是零。
我們需要有屬靈經歷的儲存。當然我們必須承認一個人的經歷並沒有那麼全面、完整。有些經歷受限於我們這個人而沒辦法。感謝主,在召會中要注意聽,有些很好的見證要記下來並學會引用~他所講的見證。
有些人的確很厲害,他自己的經歷並沒有那麼多、那麼豐富,但他很聰明,會注意聽別人所講的,把聽的見證牢牢記住。當他去接觸人時,若自己的見證和經歷不夠,就會引用別人的見證。而且他很有本事,比當事人講得還要精彩。當然不是加油添醋,而是真有本事,引用別人的見證。
週二、三說到牧養的原則。第一,所有的牧養乃是由新人決定。對待每一個新人,要在主面前尋求~他特殊的需要~給他客制化的服事,而不是照著一套公式,只要發燒,就給他吃阿斯匹靈;胃痛,也給他吃阿斯匹靈,無論什麼疾病都給他吃阿司匹靈。這是不行的。我們必須評估新人的需要是什麼。
第二,要學會聽別人說話,安靜的聽,且聽懂別人的話。不要打斷人家的說話,最好把他話給引出來。也不要與人爭辯,嘗試調整別人、說服別人,推銷我們自己高明的意見。有時別人講著講著,你把他的話給接過去,且另起一個頭。這是很沒有禮貌的事情。也不要傳遞空洞的知識。我們要向人學習如何能有實際的見證。
週三:若要供應生命給別人,自己必須要有屬靈的經歷。要幫助人信靠主,還要忍耐,學習信任並依靠在我們照顧之下的人。這不是單向的,乃是雙向的。我們也不要強迫人做事,給人有選擇的自由,可以建議,但是不要逼迫。最後,要有屬靈的經歷成為我們的見證。
週五:
在約翰十章和二十一章,主用三個辭說到牧養的事:『餧養』、『牧養』、『成爲一羣』。
『我另外有羊,不是屬於這圈的;我必須領他們來,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,並且要成為一群,歸一個牧人了。』約十16
這裡講猶太人和外邦人,二者本來是截然不同的,如今要合在一起,成為一群。這裡提醒我們,在召會中需要使人成為一群,調和在一起。在聚集成羣的氣氛中,人就被主征服、勸服,得着主的滋養和挑旺。所有鄰近的召會該成爲一羣,使聖徒得着牧養,並被挑旺。長老和同工該帶頭實行這事。
在餧養和牧養的事上,一面來說要務實,埋在主所量給我們的地方做,即你的一畝三分地在哪裡?你需要好好在其中耕耘。另一面,需要擴大我們的度量,在基督的身體裡。這裡只說一群,沒有許多群。為了基督的身體,我們需要被擴大,需要調,要相調著來做。
有些區和區之間,好像是兩個教會一樣。其中沒有相調。大區和大區之間,會所和會所之間,也是沒有相調,就各自為政、單槍匹馬,最後就中劍落馬。
實行牧養的事絕不能孤單、孤僻,也不能自以為是、孤芳自賞,乃要學會相調著來做。這些年我們特別著重提醒要調。感謝主,北投大區雖然有九個會所,但這九個會所的弟兄們非常看重相調。若是各會所各自運作,這並不符合神的原則
。到最後,神的祝福會收走。
我們一定要在基督的身體裡相調著來作。非常喜樂,在北投大區,每個月有一次的事奉帶領聚會,還有弟兄治理成全,姊妹成全訓練,我們乃是調著一起來做。特別是事奉帶領聚會。在9月份開頭說:神的祝福就是繁增。主先在61會起頭,就像火車頭效應一樣。隨時79會所也跟著響應,其他會所陸陸續續跟上,儘管腳步有快有慢,但大家調在一起,彼此影響、彼此堆加,就看見神的祝福~聖靈的水流就在這裡。
相調能達到資源整合、資源共享,結果大家都被挑旺。
最近傳福音,受浸的人數都在進步中,這是相調來的。最近各地教會來訪的聖徒也很多,我跟負責接待的弟兄們說:需要擴大我們的度量來接待。接待可能比較麻煩,也需要出一點代價,但誰比較蒙恩是很難說的。有時被接待的人很感謝我們,但接待的人也很喜樂,因施比受更為有福。求主擴大我們的度量,跟基督的身體多有交通。
要去牧養,需要有本錢。所以我們這一生都應該在這三方面同時勞苦。第一,在主的身上。要學會在一切事上禱告、信靠主。好叫我們在一切的環境中,對主有主觀的經歷,這是我們牧養的本錢。
第二,去看望別人時,不能只是天南地北聊。必須在主的話上下功夫。否則只能說一些虛空的東西,卻不能把話供應給別人。在話的裝備上,若不去餧養人,還不知道自己有多缺。一旦去餧養人,才知道書到用時方恨少。平常沒有好好裝備,等到要前去餧養時,才發覺沒貨、沒有經歷、也沒有主的話。這兩面是致命傷,所以他就不敢出去牧養。
第三,就是在人身上勞苦,就是去牧養、餧養別人。你也許會說我們在主身上的經歷也不夠,在主的話上裝備也不夠,那麼我們只好等這兩個夠了以後,才來牧養。
我要說:這三個,猶如雞生蛋,還是蛋生雞,是很難說的。當你真正花功夫在人身上勞苦時,前去牧養人,才會覺得自己裝備不夠。若沒有去牧養人,常是自我感覺良好,不夠就不夠,這也沒什麼。等到你去牧養別人時,講了半天,也講不出幾句聖經的話。對主的話也沒有主觀的享受和經歷。同樣的,當你去服事別人時,才發覺你的經歷很受限制。你講不出太多的經歷出來,對主沒有什麼主觀的經歷。不能亂講,只好講一些很虛空、很表面的東西,那些東西又不能真正的摸人、供應人。
親愛的弟兄姊妹們,這不是像讀武俠小說,在山上學了功夫,下山行走江湖,除暴安良。我們讀了這篇信息,都應該接受負擔去牧養人。若覺得話不夠,你就得好好預備主的話。若覺得你的經歷不夠,就得好好學習在環境中經歷主。即缺什麼,就補什麼。
若沒有去牧養人,也就不知道自己對主的話有多麼缺,也不知道對主的經歷有多缺。只有當你自己覺得缺的時候,才有動機把它補回來。
這三個勞苦:主的身上、主的話、在人身上,順序是很難說的。讀到這篇信息,我們應該接受託付,按著神去牧養。牧養過程中很多的,不會的,我們可以慢慢學習。
在北投大區的年輕人,在高國中階段,他們接受別人的照顧、牧養、成全。等到上了大學,盼望他們把大學四年交出來,好好學習做牧羊人去牧養別人。剛做牧羊人時,常是一臉茫然,不知道該怎麼做。聚會,要一邊管秩序、一邊帶聚會。要求國中生安安靜靜坐在那裡並不是那麼容易。一邊管秩序,一邊要帶聚會,這是很大的挑戰。感謝主,教學相長,經過四年或者更多的年日,他們就在服事的過程中長出來了。
這是我們回應基督天上職事很重要的路,這也是我們個人生命成長很重要的路。我們生命成長,把生命供應給人,為著完成神永遠的經綸。
蔡弟兄:
我們進入夏季訓練第10篇信息,主題:按著神牧養。這和上一篇信息都是出自彼得的書信。
上一篇信息特別講到彼得的價值觀。其中有許多寶貝的事情。主耶穌復活後囑咐彼得要牧養他的群羊。從彼得前書第二章和第五章多次提到牧養。
『你們好像羊走迷了路,如今卻歸到你們魂的牧人和監督了。』彼前二25
『務要牧養你們中間神的群羊,按著神監督他們,不是出於勉強,乃是出於甘心;不是為著卑鄙的利益,乃是出於熱切;』彼前五2
『也不是作主轄管所委託你們的產業,乃是作群羊的榜樣。』彼前五3
『到了牧長顯現的時候,你們必得著那不能衰殘的榮耀冠冕。』彼前五4
彼得的書信一再強調牧養。因他受主所託。本篇主題:按著神牧養。已過的年日裡,牧養多次被提及。但願我們有正確的態度~溫故知新。渴望我們再次追求時,主向我們發出新的亮光,使我們受調整,以合乎神的心意。
壹 牧養是給羣羊周全、柔細的照顧;牧養是指顧到羊一切的需要—約二一15 ~ 17,徒二十28。
貳 牧養的兩個基本元素是顧惜和餧養—弗五29:
一 牧養是安慰、撫慰、以柔愛養育、並以親切的照料維護。
二 我們牧養別人時,應當先顧惜他們,使他們快樂,然後就要餧養他們。
週一:
『他們喫完了早飯,耶穌對西門彼得說,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?彼得對祂說,主阿,是的,你知道我愛你。耶穌對他說,你餧養我的小羊。』約二十一15
『耶穌第二次又對他說,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愛我麼?彼得對祂說,主阿,是的,你知道我愛你。耶穌對他說,你牧養我的羊。』約二十一16
『耶穌第三次對他說,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愛我麼?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,你愛我麼?就憂愁,對耶穌說,主阿,你是無所不知的,你知道我愛你。耶穌對他說,你餧養我的羊。』約二十一17
這裡我們看到主怎樣牧養失落、退後、灰心的彼得。這是典型牧養的例子。主把心頭的負擔和囑咐托付彼得。彼得在門徒中可以說是最特殊的。敢說話、話也直接、人也敞開。李定形容彼得就像人的鼻子一樣非常突出。無論遇到什麼事情,總是很快的表現出自己。
在主所呼召的十二個門徒中,彼得可以說是領頭的。在主耶穌被釘死、復活的前夕,語重心長地向門徒交代。
『那時,耶穌對他們說,今夜你們都要因我絆跌,因為經上記著,"我要擊打牧人,羊群的羊就分散了。"』太二十六31
『但我復活以後,要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。』太二十六32
『彼得就應聲對祂說,即使眾人因你絆跌,我總不絆跌。』太二十六33
『耶穌對他說,我實在告訴你,今夜雞叫以前,你要三次否認我。』太二十六34
『彼得對祂說,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,也絕不會否認你。所有的門徒也都這樣說。』太二十六35
這裡的眾人是指其他門徒說的。彼得說若其他的門徒因你絆跌,我總不絆跌。然而主立刻告訴他:今夜雞叫以前,你要三次否認我。彼得不相信這話,於是說: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,也絕不會否認你。
彼得的確有心愛主,然而他太信任自己,他天然的力量太強了。所以主被捉拿、受審問的晚上。『捉拿耶穌的人,就把祂帶到大祭司該亞法那裏去;經學家和長老已經在那裏聚集。』太二十六57
『彼得遠遠的跟著耶穌,直到大祭司的院子,進到裏面,就和差役同坐,要看結局。』太二十六58
『彼得卻在外面院子裏坐著,有一個使女來到他跟前,說,你也是同那加利利人耶穌一起的。』太二十六69
『彼得在眾人面前卻不承認,說,我不知道你說的是甚麼。』太二十六70
『他出去,到了門廊,另有一個使女看見他,就對那裏的人說,這個人也是同那拿撒勒人耶穌一起的。』太二十六71
『彼得又不承認,起誓說,我不認得那個人。』太二十六72
『過了不久,旁邊站著的人進前來,對彼得說,你也確是屬他們的,因為你的口音把你露出來了。』太二十六73
『彼得遂發咒起誓說,我不認得那個人。立時雞就叫了。』太二十六74
『彼得想起耶穌所說的話,雞叫以前,你要三次否認我。他就到外面去痛哭。』太二十六75
彼得因著被主看了一眼,就想起主對他所說的話,於是就到外面去痛哭。那一天,主被帶到十字架上,可以說彼得也被帶到十字架上。他的天然完全被破碎。這個破碎叫彼得非常失望。所以在主復活以後,『你們要去告訴祂的門徒和彼得說,祂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,在那裏你們要看見祂,正如祂從前所告訴你們的。』可十六7
『那日(就是七日的第一日)晚上,門徒所在的地方,因怕猶太人,門都關了;耶穌來站在當中,對他們說,願你們平安。』約二十19
『這些事以後,耶穌在提比哩亞海邊,又向門徒顯現如下:』約二十一1
『有西門彼得,和稱為低土馬的多馬,並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業,還有西庇太的兩個兒子,又另有兩個門徒,都在一處。』約二十一2
『西門彼得對他們說,我打魚去。他們說,我們也和你同去。他們就出去,上了船,那一夜並沒有打著甚麼。』約二十一3
很多人會悶納,明明約翰福音到了20章可以說是已經結束了,且結束的非常徹底。『過了八日,耶穌的門徒又在屋裏,多馬也和他們在一起。門雖都是關的,耶穌卻來站在當中,說,願你們平安。』約二十26
『耶穌在門徒面前,另外行了許多神蹟,沒有記在這書上。』約二十30
『但記這些事,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,是神的兒子;並且叫你們信了,就可以在祂的名裏得生命。』約二十31
照理說這應該是約翰福音的結束。然而約翰在末了又加了一章。這一章特別描寫門徒們中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。若沒有這一章,很多的問題得不到答案。主復活後,門徒要如何謀生?如何完成神的使命。主復活後,是看不見的,那麼門徒該如何跟隨。這許多問題的解答都在約翰福音21章。
『西門彼得對他們說,我打魚去。他們說,我們也和你同去。他們就出去,上了船,那一夜並沒有打著甚麼。』約二十一3
『天將亮的時候,耶穌站在岸上,門徒卻不知道是耶穌。』約二十一4
『耶穌就對他們說,孩子們,你們有魚喫麼?他們回答祂說,沒有。』約二十一5
『耶穌對他們說,把網撒在船的右邊,就必得著。他們便撒下網去,竟拉不上來,因為魚甚多。』約二十一6
『耶穌所愛的那門徒就對彼得說,是主!那時西門彼得赤著身子,一聽見是主,就束上外衣,跳進海裏。』約二十一7
『其餘的門徒離岸不遠,約有二百肘,就在小船上把那網魚拉過來。』約二十一8
『他們上了岸,就看見那裏放著炭火,上面放著魚和餅。』約二十一9
主讓他們先吃了早餐,這魚不是他們捕上來的魚,而是老早就有預備。
『他們喫完了早飯,耶穌對西門彼得說,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?彼得對祂說,主阿,是的,你知道我愛你。耶穌對他說,你餧養我的小羊。』約二十一15
這裡的稱呼呼是很特別的。約翰的兒子西門,當時猶太人的名字都是兩個字。前面是自己的名字,後面則是父親的。若彼得有了孩子,西門就是在後面去,而他兒子的名字則在前面。
『他們喫完了早飯,耶穌對西門彼得說,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?彼得對祂說,主阿,是的,你知道我愛你。耶穌對他說,你餧養我的小羊。』約二十一15
『耶穌第二次又對他說,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愛我麼?彼得對祂說,主阿,是的,你知道我愛你。耶穌對他說,你牧養我的羊。』約二十一16
『耶穌第三次對他說,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愛我麼?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,你愛我麼?就憂愁,對耶穌說,主阿,你是無所不知的,你知道我愛你。耶穌對他說,你餧養我的羊。』約二十一17
這場景跟那天晚上在大祭司院子裏實在太像了。當眾人在那裡烤火,三次否認主。如今在提比哩亞海邊也有烤火。主第三次問他。這時的彼得不知道怎麼回答。他說:主啊,你是無所不知的,你知道我愛你。耶穌對他說:你餧養我的羊
。此時彼得徹底失敗、非常灰心。然而主復活以後一直惦記著他,親自恢復彼得對他的愛。主藉著問答提醒他。
彼得單純且愛主。但也很天然。後來被暴露、被拆毀。在他的回答裡:主啊,你知道我愛你。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愛你。但,主啊,你知道我愛你。
有一個久不聚會的聖徒,曾經他是非常愛主的。那天唱到新歌頌詠九十二首:主,我仍然愛你。
1
漂渺人生來與去同,捉影捕風,
終將成空,日光下所見,無一事新鮮,
如浮雲消散,已無人記念;親愛主,
我不能活,若沒有你,雖常有軟弱,
心也不夠專一,我何羨能自由愛你,
何時才能脫自己,别問我,你知道我愛你。
2
勞碌有時,收獲有時,哭泣有時,
歡笑有時,是你改寫了我人生歷史,
今歡然交出我餘下年日;
謝謝主,到我這裏,與我成一,
享受你實際,依偎在你愛裏,
我何盼能早日被提,即使短暫客此地,
我輕訴:主,我仍然愛你。
唱到這裡,那位久不聚會的聖徒,一邊流淚,一邊唱:⋯⋯雖常有軟弱,心也不夠專一,我何羨能自由愛你,何時才能脫自己,别問我,你知道我愛你。
這是很有味道的。藉著主的顧惜,把彼得裡面的愛重新挑旺起來。從前他對這愛很有把握,但如今真需要主的扶持。
愛跟牧養極關係。約翰福音提醒我們兩件事情:一是結果子,一是牧養主的羊。結果子的條件就是住在主裡面。我們若住在葡萄樹上,也就多結果子,父就得著榮耀。但餧養跟愛有關。沒有愛,就不能餧養小羊。
第一次,主說餧養我的小羊;第二次說:牧養我的羊;第三次說、餧羊我的羊。這三者有什麼差別?餧養,特別是在吃上面有困難,例如太年幼或有特別的難處,需要拿食物來餧養。一般情況只需要牧養即可。牧養含示餧養,給羊群周全、柔細的照顧。
有一個聖徒說:羊小的時候,的確需要母羊奶水的餧養。等到羊長大了,就要牧養。最後則是餧養我的羊。她說:最近正照顧年老的公婆,他們身體非常虛弱,需要用湯匙慢慢地餵。就像這幅圖畫一樣。我們年老時都可能需要別人的餵養。
李弟兄在1988年10月,在台北的特會講到:牧養是一般的 ,如同牧人照顧羊群一樣;餧養是特殊的,像母親帶著幼小的孩子,或他有特殊的難處,需要特別的照料。當我們傳福音帶人得救以後,他成為主的小羊,便需要餧養。過了一些年日,他慢慢地長大。長大以後就需要牧養。然而若有特別的難處,就需要特別的餧養。
小羊是需要餧養的,等到羊比較大就需要牧養。牧養包含餧養。羊sheep 是指群羊。
『從來沒有人恨惡自己的身體,總是保養顧惜,正像基督待召會一樣,』弗五29
『保養是藉著主的活話給我們餧養。顧惜是以柔愛養育,並以親切的照料維護,藉柔細的溫暖使我們外面軟化,好在裏面得著安慰、舒適的安息。這是基督照料祂身體─召會─的作法。』弗五29註1
我的小孫子出生後,我去她家坐了一個多鐘頭,觀察她如何照顧孩子。發覺做母親不太容易,孩子餓了,會哭;尿布濕了,也會哭;身體不舒服,溫度不對,也會哭;最後一切都弄好了,好不容易安穩了一段時間,他又哭了。這個哭,有時就是要討抱。
許多時候小孩哭叫,就是向母親『禱告』,求她顧惜他。當母親把他抱起來,摟在懷裏,他很快就會停止哭叫,因爲他得了親切照料的維護。
做母親的都知道,有時抱抱孩子,對他就是非常大的安慰和顧惜。即使孩子已經大了也是一樣。我家的孩子,從小被訓練擁抱。出門前、回來後都抱一抱,遇到事情也抱一抱。這個抱是很有味道的。我的孩子雖然已經四十多歲了,當他們回來時,我們還是互相擁抱。雖然只擁抱了短短的一分多鐘時間,心裡有說不出來的味道,其中包括許多的顧惜、溫暖。盼望召會生活不是只有神性,在人性這一面也要有學習。
週二:
叁 在主今日的恢復裏,迫切需要牧養—約二一16,彼前五2,4:
約翰福音21章重點不是門徒在海裡經過一夜卻捕不到魚。而是在復活裡,主來恢復彼得,並囑咐彼得:要餧養、牧養我的羊。
週五:
由神永遠的經綸來看,整卷約翰福音有一種趨向,就是要使神的召會帶進基督的身體,以完成神永遠的經綸。該書法理的部分,使信徒有資格和地位,憑着經過過程並終極完成之三一神的神聖生命,完成該書生機的部分。
到底什麼是約翰福音法理部分?及該書生機的部分?約翰福音共有21章。前20章說到話成肉體,祂成了奇妙的神人在地上生活,最後他被釘死在十字架上、復活成了賜生命的靈,完成了地上的職事。這就是該書法理的部分。即神成為人,經過過程,成了是靈的基督,完成了法理的部分,進入信的人裡面。約翰福音二十一章才真正是完成和總結。如果沒有這一章,約翰福音就不完整。
為要完成生機的部分,基督在復活以後,在天上受到諸多限制,他需要地上有一班門徒與他合作,受托牧養神的召會,為要把基督的身體建造起來,最後終極完成於新耶路撒冷,即完成神永遠的經綸。
週二:
叁 在主今日的恢復裏,迫切需要牧養—約二一16,彼前五2,4:
沒有牧養,神永遠的經綸就沒有辦法完成。必須藉著牧養,才能建造基督的身體。每一個人不僅因著信有了永遠的生命
,還需要藉著牧養、餧養,使生命長大、成熟而有於建造。
週五:
但今天大多數的基督徒,只是停留在法理的部分,並滿足於這部分,卻很少注意到生機的部分,而漏失神永遠經綸之完成這個緊要的點。
有的人以為得救了,就有上天堂的門票。隨即就流落出去了。人滿足於這部分,卻很少注意到生機的部分,而漏失神永遠經綸之完成的這個緊要的點。
週二、三:
沒有什麼像牧養要求這麼高的,牧養可以說是召會裡要求最高的一件事情。甚至傳福音也不及。正如養育孩子,與牧養有關的一切,都不是由我們來決定,乃是由新人決定。我們不能說:我們沒有時間,或者不方便。
姊妹單身時,可以隨心所欲過生活。我們勸她早起,可以堅持個幾天,卻很難持續。她說:我需要睡眠。但當她有了孩子,成為母親以後,她就沒有自由可以多睡一會,或晚一點起床。反之,早晨天未亮,孩子肚子餓了就哭,做母親的就沒有辦法再賴床,反倒必須早起。
我孫子已經五個多月,自從開始送去公家托嬰單位,就接二連三的生病:拉肚子、發燒⋯⋯,初為人父母的兒子和媳婦真是辛苦,最後自己也被傳染了。孩子鼻子不通,做母親的雖然也感冒了,但還得爬起來想辦法把孩子的鼻涕吸出來。自從做了父母,為要餵養孩子,也就沒有請假的權利,包含病假也沒有。即便自己生了病,還得起來照顧孩子。
早年過年我在急診處值班時,有一個經濟狀況不好的產後少婦,於產後第二天,獨自抱著小孩到台大急診處求醫。因為小孩子發高燒,我立刻照會小兒科醫生前來。她說身上沒有錢,於是我又去找社工協助。那時還沒有全民健保。天亮時,我看這少婦非常疲憊的蹲在急診處的角落。因為孩子生病,她不敢離開。做母親的幾乎沒有什麼權利可言,為著孩子,甚至連命都願意擺出來。
今天基督教僱用牧師來牧養信徒。然而主的恢復照著聖經,不走這條路。乃是鼓勵人人起來餧養。我們不是靠著某一個屬靈大漢來牧養。我們聽到許多牧師因為薪水不夠優渥、福利不好而離開。正如主耶穌在約翰福音第十章裡所講:雇工
。『我是好牧人,好牧人為羊捨命。』約十11
『那作雇工的,不是牧人,羊也不是他自己的,他看見狼來,就撇下羊逃跑了,狼抓住羊,把牠們趕散了;』約十12
『雇工逃跑,因他是雇工,並不顧念羊。』約十13
好牧人,為羊捨命。但雇工就不一樣,看到狼來了,就先跑掉了。因他顧到自己的權益。若是你肉身裡所生養的就不一樣。每一個做母親的,都有辦法養孩子。無論智愚,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有養育孩子的才能。是神給做母親的這種天分。
我妹妹是家裡的第七個孩子,僅靠我父親一點微薄的薪水,是遠遠不夠用。然而母親除了養育我們以外,常常會變出很多食物。她因自己的奶水不夠,就想辦法拿出一些東西磨成粉,泡成奶,一點點的餵妹妹。
李弟兄說:做母親的,即使是撞牆,也要撞出食物來。我們不是雇工,孩子是你生的,你就會想辦法,口把口的餵,為要把他養大。我們需要有這樣的態度及精神。
主給我們這恩賜,即使我們對屬靈方面認識的並不多,生命的經歷也不多。但,一旦生了孩子,只要你有心,你就能把孩子養大。在這過程中越來就越有經驗。
我孩子出生後,成長過程中,很多人告訴我的姊妹如何養孩子,她都認真學習且學會了。
週二、三的信息主要是摘錄李弟兄在1973、74年李常受文集第二冊,為著召會的建造,正常結果子和牧養的路第8篇。
牧養人,要懂得學習聽別人的話,不要說得太多。最近的成全訓練裡,一再提醒我們,正確的聽,可以聽出人裡頭真實的需要,實際的光景。不要急著把自己的觀念和感覺傾倒給別人。每一次去看望人,要引人說話,尤其是年幼的。甚至口把口的教他。
我最近在陪一個新人做家聚會。我問他什麼時間有空,方便前去拜訪。他想一想就說:你太辛苦了,不要來。我回說:我還是有時間的。每個禮拜有兩個上午有空。我問他,可以幾點?他想了一下就說:早上十點。當時我心裡想說:早上十點,這個時段不上不下。我每天早晨六點起來晨興,結束後還要做一些其他的事情。結果現在你選了10點,若要讀一點東西,至少需要花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時間。
這個時間點不上不下的,把我的時間給切割了。這時裡面立刻有個感覺:要照著新人的需要。不是我立刻說好。所以我們每個禮拜有兩天的機會,排除萬難,準時10點鐘上線。剛開始他不會禱告,只好我怎麼讀,他就怎麼讀。就是口把口的餵。後來我發現他的禱告越來越像樣。他學習我的口氣
,我用靈,他也用靈。我在哪一個字上加強,他也開始大聲一點操練,如此就越來越有把握。這種口把口的餵,叫人進步神速。
我們不要傳遞一些虛空的東西。反倒要學習把生命供應給人。
我們不該想要給人錯誤的印象,認爲我們有作事的方法,我們很聰明,或者我們甚麼都知道;反而,我們該簡單的幫助人信靠主,凡事倚靠祂。爲此,我們該帶着禱告的靈和氣氛,幫助別人進入禱告的生活。我們需要製造一種氣氛,使人無論遭遇甚麼,都會禱告,仰望主,並且爲着祂的同在和清楚的引導而依賴祂。
要經歷、要認識這些點。多年後,我才發覺得這些話是非常切實。我們無法解決人的問題。要讓我們所餵養的人知道一件事情:只有主是他一切問題的答案。我們要教他如何尋求神、仰望主、有主的同在、有主清楚的引導。若要成為這樣的人,你自己必須先是這樣的人。
遇到事情,你若有很多辦法或其他的東西,你就很難帶人單純禱告、信靠神。
補充本455首
單純的信託
< 第1節 >
為這一天,我獻感謝,
全人再次交託與主聯結;
祂是生命活水,
使我滿足歡暢,
從我靈裏向外流淌,
將我溢漫且從我顯彰。
< 第2節 >
無須憂慮,無須懷疑,
惟尋求祂的國和祂的義;
每天都有需要,
凡事向祂訴說,
祂賜平安深且廣闊,
時時保守使我永穩妥。
< 第3節 >
常常喜樂,不住禱告,
凡事謝恩,
無何比這更美好;
主是永活源頭,
作我一切供應,
凡我交託在祂手中,
祂能保全一直到路終。
我們小區裡的聖徒有兩個孩子,大的孩子已經三歲了。他們平常教導孩子,東西掉了,不要慌,要先禱告。這小孩遇到事情,找不到東西就禱告。有一次爸爸找不到東西,就問他說:你有沒有看到東西放在哪邊?孩子就回答爸爸說:爸爸,你要先禱告。爸爸就回說:你不要吵,我先找找看,找不到再禱告。小孩就說:要先禱告,我每次禱告完了,就找到東西了。結果他在裡面一禱告,小孩子很快就把爸爸的東西找到了。爸爸覺得很羞愧,小孩子很單純,就是信靠主,倚靠禱告。他知道禱告,神會引導他,而知道東西在哪裡。
我們不要等到所有的方法都用完了,最後才用這一招。養育新人,一定要把他帶到主面前去。
我很後悔,年輕時陪過一些人,然而我沒有把他們帶到主面前去。他們一有什麼問題,我很快就在人性裡幫他解決很多問題。後來他們都流失了。因為他們不懂得信靠主。這裡告訴我們一些重要的原則:要幫助他簡單的信靠主,凡事信靠主。至今我還是常常受提醒:主啊,我需要仰望你,仰望你的同在,仰望你清楚的引導。不要叫我在黑暗裡。當我們是這樣子的時候,我們所餧養的人也會成為這樣子的人。
週三:
四 那建造基督身體的牧養,乃是相互的牧養—林前十二23 ~ 26:
相互的牧養不是單方面的,只是我們顧到他們。有時我們也會遇到難處,以前遇到難處時,我們就找老練的聖徒尋求交通。而到了我們這個年齡,老練的聖徒慢慢都走光了,我們只剩下主可以靠了。所以遇到事情時真是為難。
我們都有缺陷和短處,需要別人的牧養。已過我因為工作很忙,常常很晚才能回家。有些小排來不及參加。常常連晚飯都還沒有吃。後來我姊妹就幫我帶便當。無論多晚回來都可以來小排,你坐在後邊吃飯,我們聚我們的。我一邊吃,一邊聽弟兄姊妹的問答。有時我實在忍不住,就放下筷子、擦擦嘴巴說:剛才你們所講的,我想幫你們補充一點。我說完了,大家也覺得蠻享受的。
我很感謝他們,每一次小排結束回家,我是重新得力。藉著說,我就得著復興和餧養。反之,上了一天的班,回到家裡,不去小排,那才是更悲慘的。正是因為聚一聚,我們裡面就得著舒暢。
我姊妹這幾年生病,開始做化療、骨髓移植。連續幾個月的時間不方便去聚會,因為身體很虛弱。她很需要弟兄姊妹的關心。但有時一天下來,都沒有人來問候。她裡面非常難過。等到她身體稍微好一點以後,我姊妹非常哀怨,也很生氣的對他們說:從前你們生病的時候,我是怎樣看望你們,你們家人發生難處時,我怎樣花時間在你們身上。等到我生病,你們卻都不聞不問。搞得弟兄姊妹不曉得怎麼說下去。我姊妹說:我在最需要的時候,你們竟然連一通電話都不打給我。
有些弟兄姊妹,雖然老練,主的確能夠醫治他們,然而他們還是很需要你們即時的慰問。前段時間我姊妹又發燒了。小區裡的弟兄姊妹都覺得主會醫治她。後來有一天我在禱告聚會之後告訴他們說:我的姊妹發燒了,小區的弟兄姊妹連一通問候的電話都沒有。那天講完了以後,我人還沒回到家,一通通問候的電話都來問候我的姊妹。我姊妹那天特別高興。
我們需要彼此互相牧養。不是老練的,就不需要。『且當彼此相顧,激發愛心,勉勵行善;』來十24
我們需要藉著交通激發愛心,一旦愛心被激發起來,就有很多的顧惜、信任、信託,過程中弟兄姊妹得著建造。
週四:
肆 基督是好牧人、大牧人、牧長、以及我們魂的牧人—約十9 ~ 17,來十三20 ~21,彼前五4,二25:
好牧人跟惡牧是相對的。
『耶和華的話臨到我,說,』結三十四1
『人子阿,你要向以色列的牧人說豫言,攻擊他們,說,主耶和華如此說,以色列的牧人有禍了!他們只知牧養自己。牧人豈不當牧養群羊麼?』結三十四2
『你們喫脂油、穿羊毛、宰肥壯的,卻不牧養群羊。』結三十四3
『瘦弱的,你們沒有養壯;有病的,你們沒有醫治;受傷的,你們沒有纏裹;被逐的,你們沒有領回;迷失的,你們沒有尋找;但用強力嚴嚴的轄制。』結三十四4
在這裡主耶穌形容惡牧人的行為。很多時候,羊發生了問題,很多人覺得那不干我的事。這樣的行為,就是主耶穌所說的雇工。『賊來了,無非是要偷竊、殺害、毀壞;我來了,是要叫羊得生命,並且得的更豐盛。我是好牧人,好牧人為羊捨命。』約十10 ~11
真正的好牧人是捨棄他的魂生命,犧牲他在地上的權益,為著羊肯擺上自己。我們需要這樣操練。
『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,不從門進羊圈,倒從別處爬進去的,那人就是賊,就是強盜。』約十1
『從門進去的,纔是羊的牧人。』約十2
『所以耶穌又說,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,我就是羊的門。』約十7
『凡在我以前來的,都是賊,都是強盜,羊卻不聽他們。』約十8
『我就是門;凡從我進來的,必要得救,並且必要入,必要出,也必要找著草場。』約十9
『這裏的草場,象徵基督是羊得餧養的地方。在冬天或夜晚,草場不能用時,羊必須留在圈中。等到草場能用了,羊就不再需要留在圈中。留在圈中是過渡且暫時的;在草場上享受豐富纔是終極且永久的。基督來到以前,律法是看守人的地方,在律法之下是過渡的。現今基督既已來到,神所有的選民就必須從律法出來,進入祂裏面,享受祂作草場,(加三23~25,四3~5,)這該是終極且永久的。猶太教的首領沒有這啟示,就以猶太教所依據的律法為永久的,以致失去基督,無分於祂的草場。』約十9註2
許多人是從羊圈裡被帶出來,已過他們是在宗教裡面,沒有享受。當他們來到我們中間,發現我們吃得好,如此享受,
彼此顧惜。在這裡滿了草場。我們何等需要把羊放牧到草場上。
主使猶太人跟外邦人,在他的牧養下合為一群。『我另外有羊,不是屬於這圈的;我必須領他們來,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,並且要成為一群,歸一個牧人了。』約十16
這裡告訴我們:主另外有羊,不是屬於這圈的。這圈是指猶太教的。主要把猶太教裡的羊釋放出來,另外他有羊要領回,這就是指外邦信徒說的。最後這二者成為一群,歸給牧人。
週四:合為一群flock,是指羊群。一般用作名詞。然而李弟兄說:Flock together ,即合成一群。這是主所渴望的。我們服事人,不是把人養在一個小圈圈裡。這人是屬於我這個大區的,我這個會所的,或者我這個小區的。不!我們所有的服事都是在主這牧長底下服事的。他是大牧人,他是真正的chief shepherd 。他好像是廚房裡最大的主廚。其他的廚師不過是他的助手。我們都是當他的助手。他是大牧人,他是我們魂的牧人。他顧到我們魂裡各面的需要。因為我們的魂實在是太複雜了。
每當環境來到,我們的魂總是最受苦的。身體還沒有受什麼苦,倒是魂先受苦。心思先搖動,情感上自憐、自愛,意志也不知如何往前。我們需要主這位保惠師,進到我們裡面來牧養我們,顧到我們裡面所有的需要,叫我們搖動的心思能穩定下來。我們的情感也要受安慰。我們的意志要受到明確的引導,如此就能安然、放心的往前。這是需要魂的牧人在裡面照料我們。
週五:
伍 『務要〔按着神〕牧養你們中間神的羣羊』—五2:
『務要牧養你們中間神的群羊,按著神監督他們,不是出於勉強,乃是出於甘心;不是為著卑鄙的利益,乃是出於熱切;』彼前五2
按著神,不是為了監督他們。監督的希臘詞就是在⋯⋯之上。監督,不是去找出對錯而指正。監督主要是去觀察羊的需要。羊有各式各樣的的需要。李弟兄在信格那本書裡講到摩西。『摩西在埃及人的一切智慧上受了訓練,說話行事都有能力。』徒七22
然而這還不夠。神把摩西放在曠野牧羊了40年。在這40年中,他學會了俯就、忍耐、謙卑、等候,有責任感。關心羊什麼時候需要喝水,什麼時候需要吃草。太陽太大時,不能把羊放在太陽底下一直烤,必須把他帶到樹蔭底下,或者有大石頭遮蔽,即山的背面。他關心羊的需要。放牧太多天,需要回來。一段時間要更換草場。當羊遇到獅子、熊、狼、等野獸時,需要護衛他。這叫監督。
按著神去監督,主要是為了牧養。按著神這句話原文是介係詞,叫做Kata。 Kata這詞是很難懂的。他跟後邊所接的詞有關。希臘的名詞有主格、受格、屬格、對格。對格就有好幾種意思,一種意思就是往下去,一直到底,非常徹底的到底。若照著模型或榜樣說,即有樣東西成了楷模、根據,其後就是複製,完全是跟著他,以至於跟他完全一致,相像到了相等的地步。這叫Kata。
我們要按著神來牧養。即以神做榜樣。神怎麼牧養你,你就怎麼來牧養人。換句話說,你在牧養時,就把神給活出來。綱要寫得非常好。按著神就是活神。我們與祂是一,在生命和性情上與他一樣,甚至成為神。
『即按著神的性情、心意、作法和榮耀,不按著人的偏好、興趣和目的。』彼前五2註3
聖經上多處說到按著神。『那鑒察人心的,曉得那靈的意思,因為祂是照著神為聖徒代求。』羅八27
這裡照著神跟按著神是同樣的希臘字。『代求的那靈,為我們代求,不是照著神的甚麼,乃是照著神自己,為使我們模成祂兒子的形像。』羅八27註2
那靈照著神為我們代求,目的就是要把我們模成神長子的形像。按著神牧養,不是學方法,而是叫我們成為神、代表神。
週六:
七 按着神牧養,要求我們被神構成—弗三17 上,西三10 ~ 11:
八 惟有活神的人,纔能按着神牧養—腓一21 上:
九 我們要作按着神牧養的人,就需要代表神,盡代理之神的功用:
1 耶和華使摩西『在法老面前作神』;在摩西身上,神得着一個代表祂並執行祂旨意的人—出七1,三16 ~ 18,五1。
『耶和華對摩西說,你看,我使你在法老面前作神;你的哥哥亞倫要作你的申言者。』出七1
出埃及記七章一節
『Recovery Version』And Jehovah said to Moses, See, I have made you God to Pharaoh; and Aaron your brother will be your prophet.
在法老面前,我把你當作是神。人看到摩西,就如同看到神一樣。摩西說話,就是代表神。他是代理的神。如今神在天上,在地上的法老面前,『對他說,耶和華希伯來人的神差我來見你,說,讓我的百姓去,他們好在曠野事奉我,但到如今你還是不聽。』出七16
他說話的口氣就是神在說話。你不可以侵犯他,他來了,就像是神來到一樣。不僅是在法老面前如此,甚至在神的百姓面前也是一樣。他就是神在那邊牧養他的百姓。神把摩西擺在曠野四十年的時間,為了要訓練他。若是照著摩西年輕時的火爆個性,他所帶領出埃及的以色列人,可能用不了幾天就被他殺光了。在這過程中,他被破碎,以致詳細周全到一個地步。尤其摩西寫申命記時,就像一個年老的父親,是滿了慈愛,非常關心他的兒女。
李弟兄說:摩西顧念以色列人的心腸,不知道比母親多了多少倍。若世上的母親是非常愛他的孩子,那麼摩西愛以色列人的程度,比起母親要多得太多了。當百姓犯了錯,他謙卑俯伏在神面前,哀求神紀念他的約,藉此挽回神的心。他晚年在申命記𥚃所講的每一句話,都是神在說話。甚至有些摩西自己的發表,也都成了神的話。因他把神的慈愛、公義、信實表達得淋漓盡致。這就是代表神,按著神來牧養。
2 作爲神的代表,撒母耳乃是代理的神—撒上一11,二35,七3,八22:
說到撒母耳,李弟兄第一次用the acting God,以前把它翻譯為行動的神,後來發現中文翻譯錯了,acting是代理。正如老師請產假,就有代課老師來代理原來的老師。又如校長臨時有事出國,就請副校長或者教務主任成為代理校長。代理校長必須與校長常常保持聯絡。他所做的每個決定,就是代表校長做的決定。
撒母耳不僅合呼神的心意,更可說是天上之神在地上的代表
,以治理他的百姓。全宇宙中只有神在他之上。撒母耳雖然有這麼高的地位,但他完全不顧自己的利益,只尋求神在地上的權益。他的心是完全為著神和神的選民。神的心複製在撒母耳裡面。撒母耳整天所想的,就是神所想的。他所說的每一句話,神都替他背書,且一句都不落空。神渴望在美地上建立祂的國度。為此,撒母耳非常忠信為百姓禱告,連生氣也是代表神的生氣。他祝福也是代表神的祝福。
撒母耳不僅完全合乎神的心,更可以說是神心的翻版。他的行事、說話、工作,完全照著神。他的全心、全人、所是、考量都像神。他只要神所要的。
『耶和華對我說,雖有摩西和撒母耳站在我面前代求,我也不轉向這百姓。你將他們從我眼前打發走,叫他們去罷。』耶十五1
從這話裡我們可以得知:摩西跟撒母耳真是愛神的百姓,比地上的父母愛孩子不知道多了多少倍。所以神把地上的百姓托給了他們,照料、供應他們。我們若要有這種心,唯一的方法就是天天享受神,被神充滿。當我們被充滿到一個地步,自然我們心裡所想的、所愛的,就是神心裡所想、所愛的。我們所做的每一個決定,尤其在牧養人的時候就能活神,把神彰顯出來。
柯弟兄:
這一週的信息必須和上一週一起看。上週說到對基督無上寶貝的異象、經歷、享受與彰顯,為著真正的召會生活。上週摸到很關鍵的點就是價值觀的改變。價值觀改變乃是因為他遇見了神,摸著基督的寶貝,從前所寶貝的,現在都不寶貝了。從前所不寶貝的,現在都寶貝了。這就是價值觀的改變。
惟有價值觀改變,我們的心才能被主調整到正確的情形。我們的心才能因著愛而願意出代價來牧養。
這一週:按著神牧養。首先,牧養可說是最辛苦的事業,也是最神聖偉大的事業。主耶穌在四福音末了,特別再次呼召彼得,把牧養和餧養的工作託付給彼得。由此就知道這件事是何等重要。主在升天以前,最放心不下的就是:你們必須接受牧養的託付。
許多媽媽即使受過很高的教育,但為了孩子犧牲了一切,包括職業未來的發展性,就是為了養育孩子。她把自己搞得很狼狽,每天跟孩子在一起,這點點滴滴的付出,最後孩子被培養長大,這有難以估量的價值。我想藉機跟所有做丈夫的弟兄說:不要輕看家庭主婦,似乎沒有生產力,但事實上,她所從事的是非常偉大的事業。
有上週的基礎,因著對基督的衡量,我們的價值觀改變了,因著基督的吸引,讓我們願意出代價跟隨他做牧養的工。
週一:
結果子是住在主裡面的事。當你住在主裡面,很自然就結果子了。要餧養和牧養就必須愛主。剛剛蔡弟兄花了很多時間講到約翰福音二十一章。我想這一段那我想剛剛蔡弟兄花了很多時間,講到約翰福音21章。當主來呼召彼得時,是他最軟弱的時候,也是他最狼狽不堪的時候。
主耶穌在馬太福音把天國的鑰匙托付給他,如今不知道丟到哪裡去了,因他只顧到自己的生活、自己的需要,卻把主的託付都丟到一邊了。這時的彼得想要為自己,結果什麼都沒有,整夜打魚,一個老練的漁夫在最好打魚的時間,竟然一條魚都沒有。李弟兄在信息註解裡說到,這必是神行神蹟讓所有的魚都離開彼得的網。
神呼召彼得來餧養和牧養,並不是在彼得最高峰、最得勝的時候。這說出:不是等你很好了,一切都行,也預備好了,乃是因著被主的愛吸引,因著愛主,願意為著主,就接受托付來餧養並牧養他的羊。
81會所這些年輕的服事者,上了大學以後,願意把自己交出來,學習做牧羊人。我告訴他們:不是因為你們夠了,可以做牧羊人,乃是我們把做牧羊人的機會給你們。只有因著對主的愛,才能支撐我們在牧養的路上一直持續下去。
彼前五2 ~ 4『務要牧養你們中間神的羣羊,按着神監督他們,不是出於勉強,乃是出於甘心;不是爲着卑鄙的利益,乃是出於熱切;也不是作主轄管所委託你們的產業,乃是作羣羊的榜樣。到了牧長顯現的時候,你們必得着那不能衰殘的榮耀冠冕。』
今天我們服事的動機都是因著愛,是甘心樂意的。主要彼得接受牧養的托付時,不是太放心,於是一次又一次的問他,再一次問他。
週一:
『他們喫完了早飯,耶穌對西門彼得說,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?彼得對祂說,主阿,是的,你知道我愛你。耶穌對他說,你餧養我的小羊。』約二十一15
『耶穌第二次又對他說,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愛我麼?彼得對祂說,主阿,是的,你知道我愛你。耶穌對他說,你牧養我的羊。』約二十一16
『耶穌第三次對他說,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愛我麼?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,你愛我麼?就憂愁,對耶穌說,主阿,你是無所不知的,你知道我愛你。耶穌對他說,你餧養我的羊。』約二十一17
所以,牧養是愛的問題。價值觀改變,因著主的愛吸引你,你願意出代價來服事。這樣的牧養才有價值。否則在牧養這條路走得不遠。因為牧養必須出代價。
所有做母親的人,若親身帶過孩子就知道。新手媽媽之所以會有產後憂鬱症,因為孩子一哭,你真不知道他發生什麼事,而他也不會講,他就是哭一直哭。有些媽媽崩潰了,就跟著孩子一起哭了。
在召會中老練的媽媽,就要幫助這些新手媽媽在這過程中學習。做媽媽的,因著孩子就會有很多學習。怎麼讓自己做一個盡職的牧養人,能夠給人周全柔細的照顧,這是我們需要學的。
求主再一次問我們:你愛我嗎?你若愛我,你餧養我的羊;你若愛我,你牧養我的羊。我們在神面前需要重新校對一下。我們跟主之間愛的關係到底如何?
週二信息選讀:
沒有甚麼像牧養要求這麼高,甚至傳福音也不及。正如養育孩子,與牧養有關的一切都不是由我們決定,乃是由新人決定。我們不能說,我們沒有時間或者不方便。
生孩子當然是不容易的,然而孩子在沒有生出來以前都還好,頂多有時會孕吐不舒服,這時他仍在你肚子裡,跟著你走。生出來之後,苦難才真正開始。與牧養有關的一切,都不是由我們決定,乃是由新人決定要。若家裡面有兩個孩子以上,你要知道: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。你用養老大的方式來養老二,不一定靈光。每個孩子都有他的特殊性。
我們去餧養新人時,不是由我決定,也不是照著我的方式。這個人,你可以靈光,但換了另外一個人,你就不能用同樣的方式,這就是叫新人決定。每一個人都是一本獨特的書。每一個人都不一樣。所以接觸人的時候,需要客制化。要為了這個人有特別的設計。我們需要有客制化的安排。
我們服事的人越多,心就越大。因為你服事的小羊(態樣)越多,你的心就越被擴大。
第二段:每個做父母的都有養育孩子的才能,無論智愚。不管媽媽受過教育或沒受過教育,她只要生了孩子,就都有養育孩子的才能。這提醒我們:每一個召會的肢體都有牧養的恩賜。千萬不要再說:我沒有牧養的恩賜。只要會生,就一定會養。
週二七十三頁:
我們在牧養別人時,最怕一直講,講到人家都頭昏腦脹。眼神也不對焦,一直看手錶,暗示你夠了。結果你還是不懂,還一直講,這提醒我們:看望別人時,不要說得太多,在這牧養中,是最難學的功課。
因為去牧養人,一定有負擔。根據負擔就會有所預備,結果就一直講,這不是一個好的牧養。乃要學會聽別人說,讓別人說話,引他說話。他說話,你才能知道他真正的需要和實際的光景。如果他一直不說話,就表示他的心向著你是關的。秘訣就是接觸他們,但不要多說話。
要說我不知道是很困難的。我們不該接觸人為要教訓他們。我們自己更需要受教。接觸人秘訣不是多說,乃是讓他們說話。
在這事上主一直提醒我,在教會中多年,好像知道的很多,就受試誘,想要跟他多說什麼。我們乃要學會傾聽,聽他們說話並聽懂他們的說話及心裡的意思。上次姊妹成全訓練,說到會聽人的話,這是很重要的操練。
七十三頁倒數第二段:
當你在聽話時,別人說的也許不像話 或者說得不太合適,但我們絕不該與人爭辯。當你跟他爭辯時,你否定他,想要調整他、說服他,或推銷我們高明的意見和觀念,就是
你凡是這樣的話,別人就會向我們關門。
你就讓他說,說的不像話也說,讓他說,你瞭解他真正的想法的時候,等他說了不想說的時候,你再試試的說一點也不要否定他,有時候就點一點,或者你就他在說不合適的話,你不要說他你不對,你要說我自己親身的經歷是怎麼樣,我是怎麼樣經過這個過程,你講你的見證和經歷,他就會去思考,剛剛他講的話到底是合適不合適。
我們絕不可向人傳遞空洞的知識。有時我們把聖經中的知識給別人,但在知識裡面的就是很制式化的答案,例如:你要心靠主,你要想開一點,你要⋯⋯,這空洞的知識,用不要著你說,他已經都知道答案了。你所說的並沒有摸著他的心。最好是用親身的經歷和見證來餧養人。
週三這裡六個點,每一個點都很重要。
第一,我們必須學習供應生命給別人。要這樣作,我們自己必須有生命。…因此,我們必須學習生命的功課,然後纔會知道如何供應別人。
比方講到十字架。面對夫妻之間的難處,你自己是如何來經歷的,這些經歷就成為你供應別人的本錢。
第二,我們不該想要給人錯誤的印象,認爲我們有作事的方法,我們很聰明,或者我們甚麼都知道;反而,我們該簡單的幫助人信靠主,凡事倚靠祂。
不要給別人一個錯誤的印象:你很行,辦法很多,人脈很廣,很能解決問題⋯⋯。你若只給人這樣的印象是不夠。必須學會信靠主,凡事依靠主。如果你幫他解決問題,卻沒有把他帶到神面前去。下次還是會再遇到問題,所有問題的答案就是主。我們要把人服事到跟主發生關係,那個服事才到位。如果我們幫他解決問題了,但他跟主沒有發生關係,下次還是會再出現問題。問題會層出不窮。你若沒有把他帶到主面前,這是我們的虧欠。
要知道神常是藉著環境上的難處與問題,叫我們來經歷主。所以我們要給人留下一種印象:學會了認識神的同在,清楚祂的引導而依賴祂。正如補充本455 單純的信託。
第三。較輭弱的人也許需要我們忍耐,一再的接觸他。這樣不斷、忍耐的接觸會牧養人。這需要時間,但我們捨此無路。召會乃是藉着牧養而增長。…在召會裏只有領頭人顧到牧養是不可能的,每個人都必須拿起負擔照顧別人。這需要我們的忍耐。
沒有什麼事比牧養人更需要忍耐。牧養人實在是不簡單。有些人裡面有很頑固的東西,那個不是你講一講就過去了。還有人是很刁鑽的,有的人則是不成才,即使你去服事他,只要你的手稍微放一放,他就躺下去了。服事人叫我們很受挫。然而服事人,也培養我們屬靈的耐力。我們承認我們的忍耐用完了,服事到最後叫我們很受挫。感謝主,藉著服事人,我們一次又一次跟主發生關係,從主所生發出來的愛和耐心來去面對別人,生命的度量就在這一次次的被衝撞、被頂撞、被撇棄、被出賣的過程中,屬靈的度量就被擴充了。
第四,我們必須學習信任並倚靠那在我們照顧之下的人。這是正確的交通。就一面意義說,我們是乳養孩子的父母,但就另一面意義說,我們都是弟兄姊妹。因此,我們該給別人看見,不但他們倚靠我們,我們也倚靠他們。這相互的倚靠造出許多益處。
我特別感謝跟我一起晨興的弟兄們,我每天有兩組晨興,一組是在早上六點二十到七點十分左右,另外一組是八點到八點五十左右。每一次晨興完以後,我的收穫是最多的。我必須承認:為了預備白天班,必須讀完晨興聖言。雖然花了很多時間進入,但我發覺晨興和一個人讀是完全不一樣的。我很享受跟弟兄們一起。弟兄們說:是我帶他們晨興。事實上在這過程中,我們彼此都得益處。這是所謂的教學相長。當然,我們也不該覺得帶領我們的弟兄都是無敵鐵金剛,好像超人一樣,反倒要學會關心他們實際的需要。他們若生病了,要學會體諒他們。
在召會生活裡,沒有只有你需要我,而我不需要你。在基督的身體裡沒有這種怪肢體。每一個肢體都是彼此互相的。這就是『敞開血管讓血流通』。所有的肢體都必須彼此敞開,那麼循環就會正確的發揮功效。我們看過,一些受我們照顧的人不向我們敞開,不管我們花多少時間在他們身上。這就是說,他們不信任我們。我們需要有一種行爲舉止,是能建立起相互信任的;這就會使他們向我們敞開。這要求我們倚靠他們,依賴他們,並給他們看見我們需要他們的幫助。
當我們去接觸人的時候,你要看見每一個人身上的特點、長處。然後你要懂得欣賞、鼓勵他。他把他的那一分給盡出來,就成為我的供應。最近我接觸一位弟兄,我發覺在他身上有一個很大的特點:他對人非常熱。無論他對人講了多麼直接的話,人家都不會受傷。這讓我很佩服。
有時我一講話,別人的心馬上就碎了,因我不太會講話。但在那位弟兄身上真有特殊的一分。無論是傳福音或接觸人,他所講的話好像不是很屬靈,似乎就在嬉笑怒罵之間,(當然,用嬉笑怒罵這四個字似乎太過)。但他就是講一講,就把負擔說進去了。別人聽到了,也不會扎心或刺耳,還聽得進去,這就是我所不及的。所以我也在學,學習每個人身上不同的特點。親愛的弟兄姊妹,不要覺得牧養是單向的,乃是相互的,彼此學習,彼此依靠。必須敞開血管讓血流通過。
第五,我們絕不該讓那些受我們照顧的人,感覺我們在強迫他們作任何事。我們都必須學習神的屬性。從起初,神就絕不強迫人。反而,神讓人自由選擇。…不強迫或不壓逼人,與我們天然的觀念相反。然而,在牧養上,我們該遠避每一種的強迫、壓逼和說服。我們該允許人自由選擇。
在某些弟兄姊妹身上,我們看見他對人的確很有負擔,他也實在很愛人。他自己有負擔、所經歷的,就盼望別人也能跟他一樣。所以常常把自己所認為好的,推銷給別人。比方:他藉著晨興得著益處,就認為當然要晨興。我們可以鼓勵人晨興,但得循序漸進。比方他很享受聚會,對真理也很享受。但不是每一個人,只要你一講,就一呼百應。沒有這回事。
交通時,我們可以提出建議,但不要壓迫人,不要壓逼別人 不要強迫別人。我看到有些弟兄姊妹真是愛弟兄姊妹,又出錢又出力。但他們的愛很有壓迫感。我裡面很替他難過,因為他愛人,大家卻都怕他,甚至逃避他。就是好心做了壞事。我們好心愛人可以,但只可建議,不能強逼人。一旦逼人,最後逼反了,人反而向我們完全關門。這裡提醒我們:神讓人有自由的選擇,不強迫、不壓逼人。
第六點,無論我們與親愛的人交通甚麼,都必須照着我們自己的經歷。保羅告訴帖撒羅尼迦人:『正如你們所知道的,我們怎樣勸勉你們,撫慰你們,向你們作見證,待你們每一個人,好像父親待自己的孩子一樣。』(帖前二11。)毫無疑問,保羅向聖徒們見證許多事,但他的見證大部分必是他自己的經歷。我們需要親身的經歷,好能向較年幼的人作見證。就着正確的意義來說,凡我們給他們的幫助,都該來自我們自己的見證。我們能有多少這樣的見證,在於我們有多少經歷。我們必須對所有前面細述的項目有相當的經歷。我們越拿起負擔牧養別人,我們需要學習的事就越多。
『祂在我們一切的患難中安慰我們,叫我們能用自己從神所受的安慰,安慰那些在各樣患難中的人。』林後一4
親身的經歷很重要,你若沒有實際的經歷,就是銀行裡的存款是零。所開出的支票都成了空頭支票。你跟別人講這個、講那個,講到最後都是空頭支票,因為你的存款裡是零。
我們需要有屬靈經歷的儲存。當然我們必須承認一個人的經歷並沒有那麼全面、完整。有些經歷受限於我們這個人而沒辦法。感謝主,在召會中要注意聽,有些很好的見證要記下來並學會引用~他所講的見證。
有些人的確很厲害,他自己的經歷並沒有那麼多、那麼豐富,但他很聰明,會注意聽別人所講的,把聽的見證牢牢記住。當他去接觸人時,若自己的見證和經歷不夠,就會引用別人的見證。而且他很有本事,比當事人講得還要精彩。當然不是加油添醋,而是真有本事,引用別人的見證。
週二、三說到牧養的原則。第一,所有的牧養乃是由新人決定。對待每一個新人,要在主面前尋求~他特殊的需要~給他客制化的服事,而不是照著一套公式,只要發燒,就給他吃阿斯匹靈;胃痛,也給他吃阿斯匹靈,無論什麼疾病都給他吃阿司匹靈。這是不行的。我們必須評估新人的需要是什麼。
第二,要學會聽別人說話,安靜的聽,且聽懂別人的話。不要打斷人家的說話,最好把他話給引出來。也不要與人爭辯,嘗試調整別人、說服別人,推銷我們自己高明的意見。有時別人講著講著,你把他的話給接過去,且另起一個頭。這是很沒有禮貌的事情。也不要傳遞空洞的知識。我們要向人學習如何能有實際的見證。
週三:若要供應生命給別人,自己必須要有屬靈的經歷。要幫助人信靠主,還要忍耐,學習信任並依靠在我們照顧之下的人。這不是單向的,乃是雙向的。我們也不要強迫人做事,給人有選擇的自由,可以建議,但是不要逼迫。最後,要有屬靈的經歷成為我們的見證。
週五:
在約翰十章和二十一章,主用三個辭說到牧養的事:『餧養』、『牧養』、『成爲一羣』。
『我另外有羊,不是屬於這圈的;我必須領他們來,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,並且要成為一群,歸一個牧人了。』約十16
這裡講猶太人和外邦人,二者本來是截然不同的,如今要合在一起,成為一群。這裡提醒我們,在召會中需要使人成為一群,調和在一起。在聚集成羣的氣氛中,人就被主征服、勸服,得着主的滋養和挑旺。所有鄰近的召會該成爲一羣,使聖徒得着牧養,並被挑旺。長老和同工該帶頭實行這事。
在餧養和牧養的事上,一面來說要務實,埋在主所量給我們的地方做,即你的一畝三分地在哪裡?你需要好好在其中耕耘。另一面,需要擴大我們的度量,在基督的身體裡。這裡只說一群,沒有許多群。為了基督的身體,我們需要被擴大,需要調,要相調著來做。
有些區和區之間,好像是兩個教會一樣。其中沒有相調。大區和大區之間,會所和會所之間,也是沒有相調,就各自為政、單槍匹馬,最後就中劍落馬。
實行牧養的事絕不能孤單、孤僻,也不能自以為是、孤芳自賞,乃要學會相調著來做。這些年我們特別著重提醒要調。感謝主,北投大區雖然有九個會所,但這九個會所的弟兄們非常看重相調。若是各會所各自運作,這並不符合神的原則
。到最後,神的祝福會收走。
我們一定要在基督的身體裡相調著來作。非常喜樂,在北投大區,每個月有一次的事奉帶領聚會,還有弟兄治理成全,姊妹成全訓練,我們乃是調著一起來做。特別是事奉帶領聚會。在9月份開頭說:神的祝福就是繁增。主先在61會起頭,就像火車頭效應一樣。隨時79會所也跟著響應,其他會所陸陸續續跟上,儘管腳步有快有慢,但大家調在一起,彼此影響、彼此堆加,就看見神的祝福~聖靈的水流就在這裡。
相調能達到資源整合、資源共享,結果大家都被挑旺。
最近傳福音,受浸的人數都在進步中,這是相調來的。最近各地教會來訪的聖徒也很多,我跟負責接待的弟兄們說:需要擴大我們的度量來接待。接待可能比較麻煩,也需要出一點代價,但誰比較蒙恩是很難說的。有時被接待的人很感謝我們,但接待的人也很喜樂,因施比受更為有福。求主擴大我們的度量,跟基督的身體多有交通。
要去牧養,需要有本錢。所以我們這一生都應該在這三方面同時勞苦。第一,在主的身上。要學會在一切事上禱告、信靠主。好叫我們在一切的環境中,對主有主觀的經歷,這是我們牧養的本錢。
第二,去看望別人時,不能只是天南地北聊。必須在主的話上下功夫。否則只能說一些虛空的東西,卻不能把話供應給別人。在話的裝備上,若不去餧養人,還不知道自己有多缺。一旦去餧養人,才知道書到用時方恨少。平常沒有好好裝備,等到要前去餧養時,才發覺沒貨、沒有經歷、也沒有主的話。這兩面是致命傷,所以他就不敢出去牧養。
第三,就是在人身上勞苦,就是去牧養、餧養別人。你也許會說我們在主身上的經歷也不夠,在主的話上裝備也不夠,那麼我們只好等這兩個夠了以後,才來牧養。
我要說:這三個,猶如雞生蛋,還是蛋生雞,是很難說的。當你真正花功夫在人身上勞苦時,前去牧養人,才會覺得自己裝備不夠。若沒有去牧養人,常是自我感覺良好,不夠就不夠,這也沒什麼。等到你去牧養別人時,講了半天,也講不出幾句聖經的話。對主的話也沒有主觀的享受和經歷。同樣的,當你去服事別人時,才發覺你的經歷很受限制。你講不出太多的經歷出來,對主沒有什麼主觀的經歷。不能亂講,只好講一些很虛空、很表面的東西,那些東西又不能真正的摸人、供應人。
親愛的弟兄姊妹們,這不是像讀武俠小說,在山上學了功夫,下山行走江湖,除暴安良。我們讀了這篇信息,都應該接受負擔去牧養人。若覺得話不夠,你就得好好預備主的話。若覺得你的經歷不夠,就得好好學習在環境中經歷主。即缺什麼,就補什麼。
若沒有去牧養人,也就不知道自己對主的話有多麼缺,也不知道對主的經歷有多缺。只有當你自己覺得缺的時候,才有動機把它補回來。
這三個勞苦:主的身上、主的話、在人身上,順序是很難說的。讀到這篇信息,我們應該接受託付,按著神去牧養。牧養過程中很多的,不會的,我們可以慢慢學習。
在北投大區的年輕人,在高國中階段,他們接受別人的照顧、牧養、成全。等到上了大學,盼望他們把大學四年交出來,好好學習做牧羊人去牧養別人。剛做牧羊人時,常是一臉茫然,不知道該怎麼做。聚會,要一邊管秩序、一邊帶聚會。要求國中生安安靜靜坐在那裡並不是那麼容易。一邊管秩序,一邊要帶聚會,這是很大的挑戰。感謝主,教學相長,經過四年或者更多的年日,他們就在服事的過程中長出來了。
這是我們回應基督天上職事很重要的路,這也是我們個人生命成長很重要的路。我們生命成長,把生命供應給人,為著完成神永遠的經綸。